4月初,我終于收到廖總寄來的《在時間中修行:我的奢侈品從業25年》。
說“終于”,是因為我已經期待這本書很久了。早在2019年,吳曉波老師建議廖總將自身的奢侈品從業心得打磨成一門課程,放在“吳曉波頻道”APP發布。彼時,我被吳老師推薦為開發該課程的助理。
2019年,吳老師與廖信嘉在西安城墻
在與廖總的持續溝通中,他可講述的課程內容逐漸浮現并清晰,最終,課程升級為撰寫一本書籍。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廖總平時工作繁忙,他能抽出大段時間安靜寫作嗎?“高冷且小眾”的奢侈品行業的故事,能獲得社會各界讀者的共鳴嗎?自帶“神秘感”的奢侈品牌,其發展內幕之公眾表達的界限如何把握?
但廖總還是答允了,進入“一個人的創作時間”。直至2025年3月中旬,我收到他的微信:“我的書籍下周就要印刷了?!?/p>
數年的回憶瞬間浮現,我一時有點恍惚,他又發來一句:“寫作真不易。若不是曉波的鼓勵與鞭策,這本書絕不可能出來。感覺完成了一件大事,真得謝謝他?!?/p>
第一眼呈現的封面照片拍攝得很有質感,而更有意境的是書名——“在時間中修行”,既契合廖總所從事的腕表行業,也符合他日常的工作心態。甚至,還有一絲“歷經千帆,心歸淡然”的禪意。
迫不及待地挑燈夜讀,我愈發意識到此書的價值所在:
◎ 第一,它是行業書籍中兼顧理論與實操的誠意之作。
我幾乎閱讀過所有在國內出版且仍在市售的關于奢侈品行業的專業書籍,大部分是關于品牌發展歷程的科普之作,還有一部分是源自國外的奢侈品營銷與管理的翻譯之作,且即便是品牌高管的作品,對于如何操盤一個品牌的論述也基本是碎片式的。
對于大眾而言,“奢侈品何以成為奢侈品”這一最具代表性的“靈魂拷問”根本無從獲得解答。
廖總突破了這一桎梏。從寶珀中國區1號員工到“一號人物”,他完整地經歷過經銷商開拓與管理、團隊搭建與培養、品牌推廣與營銷、終端開店與運營等全崗位與全流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做出了大量的思考與探索(書中有大量的實操細節與心理解剖),也總結了經驗與規律(書中總結了數條行業法則)。
2003年寶珀哈爾濱專家論壇現場
通過深入淺出的筆觸,他將奢侈品牌的運營法則融入鮮活的日常工作場景中,“學術風”與“江湖氣”毫不違和地如影隨形,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難得的悅讀感。
◎ 第二,廖總的獨特身份使他的從業經歷更具參考價值。
他是奢侈品在中國的見證者。從2001年入行至今,他近乎完整地經歷了行業從起步到騰飛(包含境外消費,中國消費者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群體)的全過程。
他是奢侈品在中國的親歷者。從基層(一線銷售)做到最高層(中國區副總裁)且陪伴品牌一路成長,與行業內常見的跨界、空降的大部分高管形成鮮明對比。
他是奢侈品在中國的決策者。與絕大部分品牌高管作為全球總部的“區域市場執行者”之角色所不同的是,他帶領寶珀在中國區開創性地完成了眾多動作,比如發起理想國文學獎,比如推出中華年歷,比如與故宮及“蛟龍號”的合作,這些動作既契合及彰顯了寶珀的品牌理念,也在推廣品牌的同時提升了銷售表現,并將中國事跡寫入品牌的發展歷程。
同時達成以上三點,行業內極其少見。從這一角度看,廖總可謂“幸運”,這背后既有天時之良機,也有地利之幸運,但更重要的是人和——在時間中修行,與自己和解,“自助者,天助之”。
在2025年的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奢侈品行業(乃至絕大部分消費品行業)都將面臨下行的壓力,該如何穿越這一周期?廖總在過往25年的經歷中,至少經歷過兩次如此煎熬的時期(也見證了2004年及2017年的兩次騰飛),他在低谷期的思考、布局及突破,或許能給當下的我們帶來啟發及借鑒。
◎ 第三,廖總的書寫極度坦誠。
作為操盤全球最頂級腕表品牌之一的中國區負責人,出于對品牌地位與個人形象的顧忌,我原以為廖總的表達會是克制與圓滑的,但令人驚喜的是,他的坦誠與勇敢在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奢侈品世界。外界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名利場”,亦是從業者的修羅場,在觥籌交錯的歡聲笑語背后,也不乏孤獨與不甘的“至暗時刻”,“家徒四壁”的居住環境與難以融入的辦公環境之起點、初與東北大哥打交道時一驚一乍的焦慮與忐忑、培訓經銷商員工時的茫然與緊張、面對質疑與施壓時仍在堅守品牌定位及長期主義的掙扎與迂回……
正是穿越了這些“至暗時刻”,方使品牌形象與個人履歷顯得更熠熠生輝。
寶珀是如何成為故宮收藏的首枚現代機械腕表的?在運動表銷售占比(2%)幾乎可忽略不計的彼時,他為何堅定地相信且大力推介寶珀五十噚,并在五年后迎來市場爆發?如今在文學界擁有巨大影響力的“理想國文學獎”是如何誕生的?“高級制表大師”如何將十二生肖、天干地支、十二時辰、農歷等中華傳統計時概念呈現于手腕之上?
2013年寶珀五十噚系列60周年華誕巡展
以上故事,都是廖總及其團隊在奢侈品行業的開創性之舉。而這背后鮮為人知的來龍去脈,悉數被他寫入了書中。
將“武功秘籍”毫不保留地公之于眾,不怕同行抄襲嗎?面對我的疑問,廖總顯得很坦然:“寫一些冠冕堂皇的場面話有什么意義呢?我想讓更多人正確地了解奢侈品行業,坦誠才會帶來真實價值?!焙靡慌伞疤斓亓夹溺辍钡娘L范!
作為歐美奢侈品行業的財經觀察者,從業十年來,接觸各類品牌、各級員工多了之后,我發現一個現象:
層級越低的人,越喜歡玩心眼,而真正的高手都是極度坦誠的。他以真誠待人,并不是傻,而是用真誠去淘汰和篩選那些不同頻的人。這種高手的內心很強大,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坦誠與人講,而且打的就是明牌;他也會玩謀略,但都是陽謀,處處以本色示人。極度坦誠的背后,是無堅不摧的強大內心。
坦白心路歷程的寫作,并沒有讓此書流于“自嗨式的個人自傳”,恰恰相反,這種坦誠既消解了奢侈品(牌)的專業認知、品牌運營的理論體系、市場營銷的策略模式等等商業方法論的枯燥感,也增強了我們翻閱書籍的悅讀感——
廖總仿佛就坐在我們的面前,一邊品飲沁人心脾的西湖龍井,一邊nice且耐心地講述其從業歷程,他的努力,他的委屈,他的高光,他的不甘……這是一種近乎真實的臨場交流。
廖總的感恩之情也躍然紙上。恩師盧克勤、師兄楊驊、沈陽“唐國強”、店鋪經理小邊、經銷商郭建光、首位戰友Elaine、品牌大使梁文道與吳曉波,乃至老板海耶克……以上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段故事;還有更多名字被寫入書中,他們共同構成了寶珀在中國的發展故事,也是廖總一直心存感恩的人生“?擺渡人”。
廖總的清醒也令人敬佩。在書中最后的《寫給奢侈品行業新人的一封信》,他寫道:“值得警惕的是,奢侈品牌的光環有時會讓人迷失自我。實際上絕大多數高級奢侈品牌的成功,依賴于在消費者心中長期形成的地位與形象。
這是品牌不斷積淀的結果。而今的從業人員大多只是業務層面的執行者,而非品牌真正意義上的決策者,或是能夠影響品牌發展方向的人。他們所享有的光環,本質上是品牌賦予的。遺憾的是,行業內有很多人看不清這一點,陷入自我迷失和個人膨脹?!?/p>
奢侈品牌的發展絕不僅僅像外界所見的那般光鮮亮麗,成就一個奢侈品牌,往往需要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里,堅持正確的策略,愿意長期投入。
正如吳曉波老師所言:“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東西,都以無與倫比的勤奮為前提。要么是汗,要么是血,要么是大把大把的好時光?!?/p>
沖壓工具將手表指針加工成形
對于想在發展中基業長青,成就百年品牌的中國企業家,廖總建議需要學習奢侈品牌是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周期的?!傲钊诵牢康氖牵乙部吹皆絹碓蕉嗟闹袊放圃趪H化的道路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和認可,具有成為國際頂級品牌的潛質。比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展現出了這樣的潛力。”
“看見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成為國際頂級品牌”——這是廖總的真實心愿,也是他寫書的初衷之一。“將奢侈品牌的商業方法論與我的實操心得與大家分享,或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透過奢侈品表面的光環,看見品牌者經營的雄心、遠見、智慧與不畏艱難地勇往直前。
手表指針尖端手工上色
4月11日,我在深圳華為坂田基地做了一場分享,誠摯地向華為終端BG的數十位主管推薦了此書:“你能看見一位品牌操盤手在一個全新的市場中如何近乎從零開始做到全球業績第一(位列前茅)的思考、策略、執行與復盤之全過程。”他們欣然接受。
但這本書的受眾并不僅限于高端品牌操盤手與商業研究者,即便是對前途感覺迷茫的職場人士,也能從這本書中汲取前行的勇氣與破局的智慧——從2001年初到2003年初,除了在沈陽開出一家新店,廖總在其他城市一無所獲;但在2004年,他的事業迎來了爆發。
在那沉寂的兩年里,他是如何度過的?
面對一份“將知名度幾乎為零的全球高級制表品牌在中國區的業績做到全球數一數二”的試卷,廖總及其團隊用25年的時間書寫了一個超乎想象的答案。即將迎來300周年慶典的寶珀(始于1735年),又將在中國續寫怎樣的故事?
答案在風中飄?!胺彩沁^往,皆為序章?!绷慰傇僖淮瘟髀端奶拐\,“當下乃至更長一段時間里,經濟下行的壓力必然帶來奢侈品行業的動蕩。相比于業績,我更在乎的是我們能否回歸初心,面對未知的未來,是否有勇氣再一次從零出發!”
答案就在路上,也有一部分藏在書中。你愿意見證并參與下一階段的故事嗎?
點擊上方鏈接,即可優惠購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