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碌曲縣雙岔鎮毛日村、阿拉鄉立池村的青稞地里,先進農業機械排列整齊,種子肥料儲備充足,播種機精準完成開溝、播種、鎮壓等作業,春季播種如火如荼,800畝原種繁育田完成播種作業,標志著州農技站承擔實施的《甘南州青稞良種繁育體系提質增效建設—原種繁育基地建設》春播工作順利收官。
為了確保糧食生產安全,著力解決好種業“卡脖子”問題,全力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州委州政府審時度勢,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將青稞列入“8+1”特色產業,重點推進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以來,由州科技局立項下達,先后啟動實施了《甘南州青稞產業化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青稞原種繁育基地建設》(2022-2023年)和《甘南州青稞良種繁育體系提質增效建設--原種繁育基地建設》(2024-2025年)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
青稞良繁體系初具規模。2022-2024年,僅州農技站承擔完成的原(良)種繁育基地達到1.6987萬畝,生產青稞原(良)種395.75萬公斤,累計應用面積達到22.6萬畝以上,項目惠及合作、碌曲、卓尼、臨潭4縣市15個鄉鎮19個行政村3814戶農牧戶。2025年已完成800畝原種基地建設任務,計劃生產原種24萬公斤。在兩輪青稞產業化良繁體系項目帶動下,初步建成了原原種、原種和良種三級繁育體系,2025年全州青稞良種繁育基地面積將達到6.7萬畝。隴盛、金土地、景盛源、迭部縣農作物種子服務等種業公司利用項目建立的青稞良種繁育基地,儲備調供青稞良種181.5萬公斤,供種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占全州青稞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青稞種業的商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通過近年來的生產實踐,建立了“技術推廣單位+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的良種生產管理新模式。由科研和技術推廣單位提供良種良法技術指導,州內青稞產業協會及龍頭企業帶動,村集體經濟及合作社直接參與管理的青稞良種生產模式已具雛形,實現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科技與農戶的零距離接觸,構建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快捷通道,較好地解決了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和成果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
農業技術集成創新取得突破。2022年以來,開展了青稞商品有機肥、生物有機肥用量梯度試驗,青稞生物有機肥功能菌劑篩選試驗和青稞生物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氮量替代等6項試驗,以及播種方式的實踐探索,通過青稞各項技術的集成應用,著力破解青稞生產上非常突出的倒伏問題,為高質高效和綠色有機生產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農機農藝融合持續推進,項目實施區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100%。無人機等新型機械和方式廣泛應用,每小時作業面積達到50畝左右,旋播一體機一次性完成旋耕、播種、施肥和鎮壓等作業,一天可完成50畝的播種任務。特別是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村集體經濟的廣泛參與,有力提升了當地青稞生產的高質、高效化水平,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悄然興起。
良繁體系核心示范區正在形成。近年來,在青稞產業布局上著力打造“洮河沿岸青稞長廊”建設,涉及合作市和碌曲縣洮河沿岸5個鄉鎮15個自然村,涉農企業5家,專業合作社11家,耕地面積6萬畝,2024年青稞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其中建立青稞良種繁育田0.36萬畝,原種繁育田800畝,主要繁育甘青4號、甘青9號和甘青10號等我州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2025年,著力推進“萬千百”工程,即在合作市勒秀鎮建立青稞良種繁育萬畝示范帶1個,在碌曲縣雙岔鎮阿拉鄉立池村建立青稞原種繁育千畝核心示范區1個,在雙岔鎮毛日村建立5個百畝技術創新示范方,以合作市勒秀、碌曲縣阿拉、雙岔為主的洮河沿岸青稞產業長廊初具雛形。
(曹鈞)
往期推薦 ●●
// 1
// 2
// 3
編輯丨陳 寧 責編丨蘇琳喜
審核丨張大勇
獲取最及時、最全面、最權威的甘南新聞,帶您了解最新的甘南動態!您還可以通過3808804690@qq.com郵箱向我們投稿,歡迎您的參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