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浙江省舟山市毽藤球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趙兵都會從舟山本島出發(fā),驅車一個小時,跨越跨海大橋,趕赴岱山蓬山小學,為這里的孩子們上一堂特別的體育課。“一周一個課時的專業(yè)化訓練課程,盡管不算頻繁,但看著孩子們真心喜歡這個小眾項目,并能從中受益,我很欣慰。”
從2022年6月開始,和趙兵一樣,浙江眾多優(yōu)秀社會體育指導員用接力支教的方式,走進山區(qū)農村學校授課,帶去跆拳道、太極拳、氣排球等運動技能課和體育夏令營等活動,幫助學校建立特色運動隊,促進青少年掌握兩項以上運動技能,全面提高山區(qū)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優(yōu)良率。這就是“浙江希望工程·體育壯苗行動”。
第一時間積極響應號召,自發(fā)加入體育壯苗隊伍的是舟山市毽藤球協會。“目前,協會超過六成的成員都參與過‘壯苗行動’。”舟山市毽藤球協會負責人陸兵表示,“通過‘壯苗行動’,普陀小學2024年取得舟山市中小學生毽球小學組比賽的男子雙人賽冠軍。學校已經將毽球項目轉為正式訓練科目,納入日常教學體系。”“壯苗行動”實施以來,志愿服務的學校數量已從2所增加至5所。今年,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還將前往嵊泗,為更加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們送去體育希望。
過去,浙江山區(qū)26縣及海島地區(qū)體育教育資源匱乏,山區(qū)海島與發(fā)達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在文體公共服務供給、文體普惠服務覆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浙江體育“壯苗行動”不僅滿足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求,為他們的學習和課余生活注入活力,還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城鄉(xiāng)之間文體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的差距,公共服務優(yōu)質共享也讓群眾對共富成果可及、可感、可觸。
常山縣籃球協會協助常山縣宋畈小學組建的壯苗運動隊,在今年全縣小學生籃球賽中獲得農村組季軍。協會秘書長詹敏說:“能讓孩子們在運動舞臺上展現風采和實力,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壯苗行動”通過建立區(qū)域內和跨區(qū)域的青少年體育賽事和展示活動體系,有效推進體教融合,促進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習慣。
如今,“壯苗行動”已經在杭州、溫州、金華等8個城市的42所山區(qū)、海島和農村學校建立了40余支特色運動隊,累計惠及青少年兒童16萬人次,有力促進了教育公平和青少年全面發(fā)展。
溫州市體育局將“壯苗行動”工作貫穿全年,穩(wěn)步推進志愿服務;金華市連續(xù)兩年為山區(qū)小學舉辦體育夏令營,志愿者們吃住在學校近一個月,克服高溫、斷水等困難,開展運動項目的集訓。不僅如此,體育壯苗項目還跨區(qū)域打造特色體育賽事和技能展示活動,有效推進體教融合,為學校參加更高級別的體育比賽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舞臺、提供支持。2024年“浙江希望工程·體育壯苗運動會”在衢州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學校舉辦期間,來自金華、衢州、臺州的10支體育壯苗基地運動隊120多位小學生在30余名指導員帶領下參與活動。體育公益志愿服務為山區(qū)海島縣的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浙江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共同富裕和“雙減”大背景下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迫切期待,“壯苗行動”將持續(xù)深入更多山區(qū)海島學校,培養(yǎng)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經常性鍛煉的良好習慣,在運動中提升身體素質和精神素養(yǎng),同時為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區(qū)建設的精準模式、長效機制貢獻力量。(轉自4月17日《中國體育報》01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