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霞的藝術創作,是一場始于東方故土、在跨文化語境中展開的心靈探索。
出生于中國山西的她,在大學與研究生階段深耕壁畫設計與公共藝術設計,清華大學美術學碩士的學術背景,為其奠定了扎實的造型藝術基礎與空間美學認知。2007年旅居美國后,加州的自然風光與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成為其藝術蛻變的催化劑,促使她在畫布上展開對兩種文明的深度對話。
▲崔麗霞作品《夢幻》
40×50㎝ 油畫
▲崔麗霞作品《聽那聲音》
40×50㎝ 油畫
▲崔麗霞作品《永恒》
40×50㎝ 油畫
以西方媒材承載東方意韻
崔麗霞的創作緣起,根植于對東西方文化精髓的雙向吸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思想、文人畫“以形寫神”的精神追求、草書“行云流水”的氣韻流動,與西方印象派的絢麗色彩、光影變幻及對自然瞬間的捕捉,在其作品中形成獨特的融合范式。這種融合并非簡單的形式拼貼,而是從精神內核出發的有機化合。她在冥想中感悟到“世界的節奏和微妙的悸動”,將水墨在宣紙上的流動美感轉化為油畫筆觸的韻律,同時以印象派的色彩邏輯重構畫面的光影層次。
▲崔麗霞作品《激流勇進》
40×51㎝ 油畫
在《激流勇進》中,強烈的黃藍對比與交錯線條構成如草書般的動勢,既保留了中國傳統藝術對“氣脈”的強調,又通過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色彩張力,將“奮進”的主題轉化為可視的視覺能量。這種“以西方媒材承載東方意韻”的實踐,在《緣起》的暖黃色調與柔和曲線中亦有體現:溫暖的基底如同禪宗“明心見性”的隱喻,流動的形態輝煌燦爛,闡述“緣分”那玄之又玄的混沌之力,有著上古神話般的浪漫氣勢。
▲崔麗霞作品《緣起》
80×90㎝ 油畫
▲崔麗霞作品《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91×121㎝ 油畫
直覺表達與心靈療愈的雙重維度
崔麗霞的創作方法論,以直覺為核心驅動力。她摒棄草稿,直接以筆尖與畫布對話,將自然之聲、地球頻率與內心情緒熔鑄于即興創作中。這種不預設、不矯飾的創作狀態,使作品成為心靈的即時投射,如《那年夏天》中清新明快的綠藍筆觸,輕快靈動的線條節奏,直接喚起觀者對夏日時光的感官記憶,印證了其用直覺抒發情感的創作理念。
▲崔麗霞作品《那年夏天》
50×60㎝ 油畫
其藝術追求更超越了視覺審美,指向精神療愈的深層價值。受形而上思想啟發,她試圖通過色彩、肌理與氣韻的融合,營造“如草書般行云流水”的視覺效果,引導觀者在放空心靈的過程中實現精神升華。
▲崔麗霞作品《萬花筒》
40×51㎝ 油畫
《萬花筒》中斑斕交織的線條與變幻色彩,象征世界的多樣性與生命的繁復,卻在無序中隱含內在秩序,暗合道家“萬物歸一”的哲學;《心湖》的靜謐色調與微妙筆觸,則如一面鏡子,映照出觀者內心的平靜與漣漪,達成藝術作為心靈媒介的療愈功能。正如其創作緣起所述,她期望作品成為“連接自然、心靈與宇宙”的橋梁,幫助觀者在視覺體驗中抵達“純凈和升華之境”。
▲崔麗霞作品《心湖》
91×121㎝ 油畫
從個體經驗到跨文化對話的藝術實踐
崔麗霞的創作軌跡,映射了全球化時代藝術家的文化自覺。她并未止步于個人情感的表達,而是將山西民間藝術的深厚底蘊、美國多元文化的視野,轉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視覺語言。其作品中的“動勢”與“意境”,既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當代轉譯,也是對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創造性回應。
▲崔麗霞作品《家》
91×121㎝ 油畫
▲崔麗霞作品《羽化》
40×50㎝ 油畫
從壁畫設計的空間敘事到抽象表達的心靈獨白,從東方意境的含蓄到西方色彩的張揚,她始終在尋找藝術的“中間地帶”:那里沒有文化邊界,只有人類共通的情感漣漪與精神共鳴。正如《心湖》所暗示的,藝術的終極價值,或許正在于喚醒觀者內心那片未被污染的純凈,在色彩與線條的交響中,聽見世界與心靈的同頻共振。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二〇二五年四月
藝術家簡介PROFILE
崔麗霞,出生于中國山西,她自幼熱愛繪畫藝術,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學習壁畫設計,公共藝術設計專業,并在清華大學獲美術學碩士學位。曾任大學教師,設計師以及美術編輯。自2007年旅居美國后,一直致力于美術教育與藝術創作,學生群體從少兒跨越到成人,她非常喜歡與學生們分享藝術創作的經驗和激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