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六百年,每一寸磚瓦都鐫刻著中華文明的至美密碼。而當我們俯身凝視,那些鋪陳于帝王腳下的藏毯,才是真正“踩在腳下的歷史”——它們以經緯為筆、色彩為墨,織就了半部中華文明的織造史詩。
從游牧民族的御寒之物,到紫禁城中的“軟黃金”;從絲綢之路的貿易瑰寶,到帝王寢宮的奢華陳設——故宮藏毯,承載的不僅是經緯交織的工藝傳奇,更是一部流動的織造史詩。
而今,這座沉睡在宮墻深處的美學寶庫,終于被兩位學者以匠心叩開。
《中國傳統色》系列作者郭浩聯合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苑洪琪,聯袂打造重磅新書《故宮藏毯色彩圖典》,以60件稀世藏毯為經緯,60組傳統色譜為絲線,織就一幅貫通歷史、工藝與美學的壯麗長卷。
2025年,恰逢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故宮藏毯色彩圖典》的出版,既是對紫禁城六百年藝術瑰寶的深情梳理,亦是一份獻給故宮的世紀賀禮。
故宮博物院官方授權,稀世藏毯首度集結!從乾清宮的龍紋御毯到寢宮的桃蝠紋炕毯,系統收錄故宮代表性的藏毯珍品與織染絕藝,從經緯交織中解碼故宮美學。
地毯、炕毯、壁毯、搭毯4大體系,文物、文獻、工藝3大支柱,色環、紋樣、注解全收錄!
眾所周知,故宮藏品極為珍貴,很多館藏品并不對外展出,要親眼見到極為難得。
作者團隊為了精準還原故宮藏毯的真實色彩和具體數據,他們歷時數載,專業調色,只為呈現最為經典的文物細節,從色彩韻律中看見歷史。
百年故宮,千年藏毯,萬般華彩——這本書,既是文化的傳承,亦是時代的饋贈。
《故宮藏毯色彩圖典》是“故宮色彩三書”系列的第二部,與首部《故宮服飾色彩圖典》珠聯璧合,即將推出的《故宮戲服色彩圖典》更將補全故宮色彩美學的最后一塊拼圖。
三書合璧,以獨特的色譜解碼方式呈現紫禁城600年的色彩美學演變,讓我們透過經緯針線,讀懂中華文明的審美密碼。
60件故宮藏毯首度集結
一場“地上軟黃金”的視覺盛宴
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群,故宮,早已不是一座宮殿那么簡單,它更是一座承載著中華文明精髓的立體博物館。
從巍峨的三大殿到幽深的宮苑,從精妙的器物到絢麗的織造,這里的每一磚一瓦、一器一物,都凝結著中國古代工藝的巔峰智慧,訴說著東方美學的永恒魅力。
其中,像古毯這類織物類文物由于保護難度極高,多數未公開展出。
這些曾鋪陳在太和殿、養心殿的宮廷御用毯,即便是研究者,也需經過層層篩選、符合條件方能接觸。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親眼見到一次,極為難得。
為了讓大家真正了解故宮藏毯,文化學者郭浩聯合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苑洪琪,歷時數載,系統梳理清宮檔案等核心文獻,在理清中國傳統色脈絡基礎之上,全面收錄60件故宮代表性藏毯珍品。
其中包含多件未公開展出之珍品,從清早期順治朝至晚期光緒朝,全景呈現宮廷織毯百年風華。
書中收錄的稀世珍品,按照使用場合和顏色進行編排,分為地毯、炕毯、壁毯、搭毯等幾大部分,選入的宮廷藏毯,可以代表我國傳統毯類織造工藝的高水平。
在這本書中,我們能看到:
栽絨金線地花卉銀線邊地毯,毯心采用新疆傳統紋樣,以石榴花卉與巴旦木圖案構成四方連續紋飾,寓意吉祥美滿。地毯邊緣裝飾尤為考究,由外至內依次為:
素雅的藍色窄邊、精致的串枝花珠紋、繁復的花卉紋以及內層的串枝花珠紋,四道邊飾層層遞進,既保持了整體的和諧統一,又增添了豐富的視覺層次。
整張地毯在華麗中透出端莊,充分展現了新疆傳統地毯工藝的精湛技藝。
再看緙絲人物圖掛毯,毯面以緙絲技法生動勾勒人物形象,眉眼之間神采飛揚,栩栩如生的姿態宛若一幅躍然毯上的工筆人物畫。
尤為巧妙的是,毯中通過緙絲工藝再現了墻毯、鏡框畫等立體圖案,營造出“毯中有毯”的獨特藝術意境,耐人尋味。
還有這件絳色呢繡鳳穿花卉紋炕毯,毯心紋飾為鳳戲牡丹,18只飛鳳與牡丹花間隔而列,折枝花卉點綴其間。整幅毯面富貴華麗,繡工精致,針腳勻齊,構圖巧妙,是呢炕毯的杰作。
每一道經緯都是歷史的密碼,正如苑洪琪研究員所說的:
藏毯的物理痕跡與文獻記載形成奇妙互證,為歷史研究提供實物依據。
每一件文物旁包含八大注解:文物編號、文物名稱、文物尺寸、文物時代、文物產地、文物細節、色環和CMYK&RGB色值等。
每一位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仔細觀摩藏毯細節,還可以學習色彩搭配,作為設計和配色參考。
每一方毯,皆是一部微縮的宮廷生活史;每一道色,皆是中華美學的無聲訴說。
經緯間的巔峰工藝:
解碼“寸毯寸金”的織造絕藝
故宮藏毯之珍貴,離不開登峰造極的織造技藝。在紫禁城六百年的輝煌中,毯,作為“地上的軟黃金”,以其登峰造極的織造技藝,記錄了一部流動的工藝史詩。
從一根金線的鍛造到一方華毯的誕生,處處彰顯著中國古代織造工藝的極致追求,《故宮藏毯色彩圖典》完整揭開了這些宮廷珍寶的技藝密碼。
在故宮博物院的諸多館藏中,栽絨毯憑借挺立的絨毛、細膩的質感、豐富多彩的圖案被稱為最高級別的中國地毯。
栽絨毯多以絲線、麻線、棉線為地經線和地緯線,經線四股合成一股,緯線六股合成一股。
經緯之間栽入毛或絲絨后剪平,其根部如栽插絨緯豎立,絨毛緊密立,形成高出地毯底基的絨面,“其絨植若秧”,“栽絨”由此得名。
而在這些栽絨毯中,正面“盤織金線”的“盤金銀線毯”則是宮廷毯中的極品。
書中詳細揭示了“盤金銀線”工藝的精髓:先把赤金錘打成薄片,然后切割成5毫米寬的金箔,每根金相當于6支紗,僅有4根頭發那么粗,再纏繞到棉線表層成為金線。接著,在彩緯線(栽絨)織過后,橫向在織物表面盤織一條金線或銀線,使紋飾更突出、更立體。
除此之外,書中特別記載了古毯上各類寓意的經典紋樣,“言必有意,意必吉祥”。
為了表達美好意愿將一件物品或一組圖案用吉祥之名加以詮釋,清初早已廣泛使用。昭梿在《嘯亭續錄》中載,“康熙朝有富貴不斷、江山萬代、歷元五福諸名目”。
清代宮廷用毯的紋飾在表現富貴長久的同時,又融入象征皇帝的龍紋、代表皇后的鳳紋,以及曲水紋、纏枝紋、幾何紋等,形成了固有的風格和專用的紋飾。
書中展開介紹了威嚴經典的龍紋、蜿蜒的纏枝蓮紋、雅致的錦紋等紋樣,幾何秩序背后,是匠人對“天人合一”宇宙觀的虔誠詮釋,古人的頂級審美在經緯間一一綻放。
《故宮藏毯色彩圖典》以經緯為筆,勾勒出中華織造文明的巔峰高度——每一根金線都在訴說極致,每一處紋樣皆暗藏乾坤。
經緯織就的東方美學盛宴
色彩,是中華文明最動人的語言。
四季輪轉間,經緯交織的藏毯以色彩譜寫著宮廷美學的詩篇。
郭浩與苑洪琪兩位學者歷時數載,以60件稀世藏毯為經,傳統色彩體系為緯,織就這部凝聚中華織造的《故宮藏毯色彩圖典》,每一根金線都在訴說極致工藝,每一處紋樣皆暗藏文化密碼。
在書中,我們能看到三朝帝王審美密碼:
沉郁典雅的康熙盛世,絳色為底,金線勾勒,呈現“朱砂點金”的莊重感。
清雅含蓄的雍正朝,低飽和度配色,似宣紙暈染。
華彩絢爛的乾隆鼎盛,寶藍地色配金線,奢華典范,如琺瑯般耀眼。
這哪里是一本書啊,更是一座可以捧在手中的織造藝術博物館,引領我們探尋“地上軟黃金”背后的大美東方。
為了呈現這份美的盛宴,《故宮藏毯色彩圖典》以極致匠心裝幀,將紫禁城的華彩凝于方寸。
本書采用16開方脊精裝設計,可180度平攤細賞。書脊裱布、燙金盡顯皇家氣度。內頁選用特種紙,精準還原每一件文物的色彩和色環色譜。
隨書附贈的藏毯色譜手冊,搭配CMYK/RGB雙色值,既是設計師的靈感源泉,亦可裝裱成獨特的藝術裝飾。翻開書的剎那,便步入一場穿越時空的宮廷美學之旅。
典雅裝幀,精美印刷,每一張圖均經過專業色彩校訂,力圖還原文物的古色古香。
踩在腳下的,是歷史;捧在手中的,是文明。
-End-
2025.4.17
編輯:孫小悠 | 審核:醒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