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2025年3月全省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信息:
2025年3月(3月1日零時至3月31日24時),我省共報告2起一般及以上級別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均為較大級別,共發(fā)病2例,死亡2例。分別為:深圳市龍崗區(qū)報告的一起誤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fā)病1例,死亡1例;珠海市斗門區(qū)報告的一起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fā)病1例,死亡1例。
當前,隨著降雨增多
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
然而,美麗的外表下卻暗藏殺機
毒蘑菇種類繁多
其中這些最常見:
01.致命鵝膏(白毒傘)
白毒傘,屬毒蘑菇的“大家族”——鵝膏屬。白毒傘常在黧蒴樹樹蔭下群生或散生,3-7月均可生長;最大的特征就是頭上帶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huán)),腳上穿靴(菌托)。
圖源:深圳龍崗疾控
誤食致命鵝膏菌中毒后通常會經(jīng)歷潛伏期、胃腸炎期、內臟損害期。
潛伏期間,毒素不會立即發(fā)作,患者通常會在6—12小時內無任何癥狀,部分患者的潛伏期甚至長達24小時。正因如此,這個階段非常容易被忽視,導致錯過最佳急救時間。
潛伏期結束后,患者進入急性胃腸炎階段,表現(xiàn)為劇烈惡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可能帶血)的消化系統(tǒng)癥狀,以及頭暈、乏力、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的全身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此階段常被誤認為普通食物中毒,若未及時就醫(yī),病情將迅速惡化。
進入內臟損害期時,胃腸炎癥狀暫時緩解或消失,看似康復,實際毒素正通過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并隨循環(huán)系統(tǒng)攻擊肝、腎等器官。這個階段是病情轉折點,極易因誤判導致治療延誤。毒素全面侵襲臟器,會引發(fā)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臟損害表現(xiàn)為黃疸,即皮膚和鞏膜發(fā)黃,以及肝功能異常,如轉氨酶急劇升高。在嚴重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肝衰竭,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或接受肝移植。腎臟損害的跡象包括血尿、蛋白尿、少尿或無尿,嚴重時會導致腎功能衰竭,需要持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
凝血功能障礙可能導致皮膚瘀斑、黏膜出血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可能表現(xiàn)為抽搐、昏迷、意識模糊,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幻覺或呼吸衰竭。心血管損害可能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損傷,甚至心力衰竭。
02.致死性鵝膏菌
它們都含有肽類毒素,主要損害肝、腎等器官,癥狀表現(xiàn)與白毒傘相似。其中包括——
? 灰花紋鵝膏
? 擬灰花紋鵝膏
? 裂皮鵝膏
同時
華南地區(qū)常見的毒蘑菇有這些
大家一定要記得擦亮眼睛
我國蘑菇種類繁多,超過3.6萬種。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但毒蘑菇也達48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極難分辨。而普通人也很難從外觀上判別一種蘑菇是否有毒。人們常常認為顏色越鮮艷的蘑菇越有毒,此種鑒別方法不可靠。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管局提示,目前還沒有簡易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學方法,而依據(jù)民間流傳的經(jīng)驗,也并不能保證避免誤采誤食野生毒蘑菇。
如何避免毒蘑菇中毒?
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
就是——
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野生蘑菇
目前對于毒蘑菇中毒
尚無特效解毒藥
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1.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況下趕緊催吐??捎檬种笓秆什炕蛴闷骶邏浩壬喔考纯梢饑I吐??煞磸投啻?,盡量把胃內的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醫(yī)
中毒后立刻到正規(guī)醫(y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余蘑菇樣品,以備鑒定蘑菇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后。
蟾蜍體內含劇毒物質
中毒嚴重者有死亡風險
蟾蜍皮膚及腺體中含有多類有毒物質
包括蟾蜍毒素、腎上腺素類似物等
這些成分可直接影響
心臟、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
人因誤食、過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而引發(fā)毒性反應,中毒后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心悸、心律不齊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呼吸衰竭或心臟驟停。
直接接觸蟾蜍也可能導致皮膚出現(xiàn)紅腫、紅疹、瘙癢等癥狀,還有可能引起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如果毒液進入眼睛,還會引起視力下降、眼部紅腫、瘙癢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失明。
高溫、泡酒、只吃腿肉
都無法去毒
有醫(yī)學界人士表示,民間流傳的“蟾蜍去毒偏方”均缺乏科學依據(j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未獲任何專業(yè)認證。
蟾蜍毒素性質穩(wěn)定,普通廚房加工手段無法破壞其毒性,用120℃的水將蟾蜍煮沸加熱,4小時后仍能檢出毒性成分。
至于將之泡酒可消除毒性并無科學根據(jù),酒精反而會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飲用蟾蜍酒致死案例。
僅食用腿部肌肉也無法避免危險,因為毒素可通過蟾蜍的淋巴循環(huán)滲透至全身組織。
疾控提醒
·切勿聽信民間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
· 蟾蜍毒素毒性強,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
· 如不慎誤食蟾蜍,應立即催吐并盡快就醫(yī)。
中國新聞社綜合自廣東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都市快報、深圳疾控、廣東疾控、珠海疾控、廣州日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