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澧法院四新崗法庭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為指引,通過“鄉情調解+保險聯動”的多元解紛模式,成功調解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讓兩位同鄉的“的哥”在法槌落下前握手言和。
原告張某與被告宋某為老鄉且同為的士司機,某日,宋某在倒車時不慎剮蹭到張某的車輛,造成張某車輛受損的交通事故。張某因車輛需維修五天無法營運,要求宋某賠償修車費、誤工費等各項損失,宋某則以“輕微事故”為由拒絕賠付。后矛盾持續發酵,兩人甚至在村口當眾爭執,揚言要“法庭上見真章”。
調解現場
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敏銳捕捉到“本鄉本土”“同行競爭”的特殊關系。如果一判了之,不僅難以執行,更會割裂鄉里情誼。法官迅速啟動“楓橋式解紛機制”,聯動當地鄉政府和保險行業協會,組建起“1+2”調解專班。村干部以方言俗語回憶兩家祖輩交情,保險專員現場核算賠付方案,法官則搬來《道路交通安全法》逐條解釋。通過村干部和承辦法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解,以及保險公司在賠償責任范圍內履行保險賠償責任,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宋某當場履行完畢,兩人握手言和。
調解現場
臨澧法院將以本案為契機,逐步吸納鄉鎮府、保險協會進入道交案件的調解流程,構建“法院+政府+保險協會”協調解紛聯動機制,以保險公司提前介入、鄉鎮干部深度解紛、法官團隊釋法說理三位一體,打造道交案件先行調解、快速理賠的解紛體系,力爭將類案糾紛實質性化解。
圖文:陳俊威
編輯:胡佳
審核:董明坤
簽發:劉方銀
覺得好看,請點擊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