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很有意思,里面包含了職場潛規則、與領導相處的學問,以及上位的智慧。
悟透這個故事,你在實際的工作中,就知道如何做正確的事,更容易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大宛國,想要購買他們的千里馬。
然而,大宛王將好馬藏在貳師城這個地方,不肯給漢朝的使者。
漢武帝得知后,派人帶著重金去與大宛王商議,想要購買他們的寶馬。
但是,大宛王覺得天高皇帝遠,漢朝離他們太遠,而且路途艱險,路上有胡人搶劫,環境惡劣,缺乏水草和食物,漢朝最多派幾百個使者來,不會有大部隊,所以他認為漢朝不能把他怎么樣,于是拒絕了漢武帝的善意。
漢朝的使者見狀,心中暗自思量:你一個小小的國家,居然敢看不起我!
漢朝使者破口大罵。
大宛的貴族們頓時也來了氣,說道:漢朝使者太看不起我們了!
于是,他們將漢朝使者趕走,并在半路攔截,殺死了使者,奪走了他們的財物。
漢武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詢問曾經去過大宛的姚定漢等人,得知大宛國的實力并不強。
同時,漢武帝還曾派出趙破奴帶領700騎兵就俘虜了樓蘭王,因此他認為姚定漢等人說得沒錯。
正巧漢武帝還想封自己的大舅哥李廣利為侯,于是任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領6000騎兵,以及郡國中品行不正的惡少年幾萬人前往大宛。
接下來,李廣利率軍西征。
然而,沿途的小國都據城自守,不肯給漢軍提供糧食。李廣利打又打不下來,就算打下來,糧食可以得到補充,但是,糧食吃完還得找糧食,碰到那些打不下來的城池,幾天之后就得離去。走了一段路之后,李廣利的軍隊只剩下幾千人了,饑餓、疲憊,接下來,反而被一個小國打得大敗,傷亡慘重。
李廣利跟身邊的副將商量:咱們這才走多遠的路,更何況到大宛國的國都還遠著呢。
于是,他領兵返回,到達敦煌的時候,士兵只剩下出征時的十分之一二。
李廣利派人上奏漢武帝說:道路遙遠,糧食缺乏,將士們雖然不怕戰斗,但是饑餓難忍,況且人數太少了,不足以攻下大宛,希望能夠暫且罷兵。等到征調更多軍隊后,再次前往征討。
說起來,李廣利這個想法也又一定的道理,他不懂帶兵打仗是去鍍金的,但是,副將肯定懂呀!
然而,漢武帝看到李廣利的奏疏后,勃然大怒,立即派出使者前往玉門關攔截,派使者警告李廣利等人,誰敢踏入玉門關一步,立刻處死。
這個時候,漢武帝獲取良馬這件事已到關鍵時刻,退兵有失顏面,不退兵又該如何?無奈之下,他只能繼續支持李廣利。
于是,漢武帝再次征調軍隊,將犯罪的官吏、入贅富家的男子、商人以及祖父母屬于商人戶籍的這些人一律編入軍隊,為貳師將軍李廣利運送糧食和士兵。
得到巨大的人力增援后,李廣利再次率兵出征,最終成功攻入大宛國,為漢武帝帶回了良馬。
這就是貳師將軍李廣利征伐大宛國的故事。
這段故事特別有意思,尤其是其中蘊含的職場潛規則,值得深思,咱們總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