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余焓、卞振鋒團隊及合作者首創“雙效光催化體系”,攻克了貴金屬回收領域長期存在的能耗高、污染重、流程復雜三大技術瓶頸,為千億級城市礦山開發提供綠色化學新范式。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貴金屬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在電子、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升級中起著關鍵作用,如何穩定供應自然界中稀缺的貴金屬資源已成為全球焦點問題。由于存在高能耗、劇毒試劑使用等問題,傳統高溫冶金與強酸浸取工藝嚴重制約貴金屬固廢回收戰略價值的釋放。
為了解決以上瓶頸問題,研究團隊提出了光催化溶解貴金屬回收技術的概念,并將十鎢酸鹽作為均相光催化劑,在室溫條件下實現了廢棄物中貴金屬的“氧化溶解-還原回收”一體化過程。
系列實驗證實,該方法在室溫條件下對鉑系廢料回收率達80-100%,純度超91%;表觀量子產率較商用TiO?提升200%,反應速率提高3.4倍;聯產高附加值醛類化合物,實現“資源回收+綠色合成”雙重價值創造。
相較于現有高溫冶金或強酸浸取工藝,此項研究突破性地實現了3個技術跨越:反應條件溫和,能耗低;避免使用腐蝕性化學試劑,環保效益顯著;具備普適性回收能力,可處理多類型含貴金屬廢棄物。據測算,該方法若實現規模化應用,每年可減少百萬噸級強酸廢液排放,同時創造數十億元聯產化學品價值。
研究團隊表示,該項技術突破標志著貴金屬回收技術邁入分子級精準調控時代,為電子廢棄物資源化開辟了新路徑。團隊正在將實驗室成果向工程化推進,未來將結合智能一體化裝置研發,力爭在新能源電池回收、精密電子制造等領域提出顛覆性解決方案。(來源:中國科學報 江慶齡)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