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王易新
隨著人工智能爆火,全球城市競逐人工智能產業高地的目光,大部分都聚焦在“錢和技術”上,比如,杭州市發改委近日發布相關文件,明確提出到2025年,杭州將投入超過1000億元產業基金。
而南京,除了投資金、聚資源、強技術等等“基操”外,還把“戰略籌碼”押到了“娃娃”身上——這座城市開創性地將人才培養端口前移到了基礎教育階段。
4月15日上午,南京市教育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及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應用百大場景。
《行動計劃》包含六大目標、八大行動,描繪了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未來三年的發展藍圖。
《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全市中小學100%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打造100門精品課程”;“對10萬中小學教師開展人工智能通識培訓”……
也就是說,在南京,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學人工智能。
而且還不是光對著書本刷刷題目,是實打實地進入人工智能場景,鏈接到應用。
比如,《行動計劃》指出,“打造100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探索前沿技術在多場景的應用”;“建設三類人工智能實驗室,營造泛在體驗空間”……
更罕見的是,南京是全國首個全域配置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儀器的城市。
“2024年,市教育局投入2300萬元,為全市625所中小學配置標準化實驗儀器,成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儀器全域配置到位的城市。”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成員單位南京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主任崔琪向記者介紹,“今年,我們還將建設中小學人工智能實驗室、推進教育裝備數智化轉型等兩大項目。”
此外,《行動計劃》中還提到了諸如“十萬千萬百萬”工程、“AI教育普惠計劃”、“哪吒計劃”等等從教師到學生,從國內到國際的各項具體行動。
以下是文件完整一覽圖(圖源:人民網江蘇)
向下滑動查看所有內容
事實上,南京的教育信息化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23年,99.4%的中小學已建成江蘇省智慧校園,連續3年位列全省設區市教育信息化發展指數綜合評價第一。
2022年底,南京啟動了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工作,目前已有52所實驗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實踐活動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為全市人工智能教育的開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南京抓娃娃的人工智能教育,或許也是為了銜接上本身所具有優勢的科教資源和產業布局。
科教資源方面,南京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城市,幾乎占到了江蘇省80%以上的高教資源,共擁有13所"雙一流"高校,總數位居全國第3。其中包括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2所985大學,此外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藥科大學6所211大學和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5所純雙一流大學。(根據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此外,高校與科研機構深度參與,14所在寧高校均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和創新研究院。 依托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高端資源,先后建設了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等24家新型研發機構。
產業布局方面,作為江蘇唯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南京已將人工智能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納入全市“4266”產業體系整體布局,沉淀出創新資源富集、應用場景多元、基礎設施完備、產業政策全面等發展優勢。截至去年底,相關企業超1000家,整體規模超3000億元,產業鏈條涵蓋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
如此,南京似乎正悄然打通一條從小學課堂延伸至千億產線的AI路徑,正用“從娃娃抓起”的戰略,構筑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素材來源:人民網江蘇、南京教育信息化等
創客公社 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