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網站發布通知,公布第二批“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名單,新疆(含兵團)3個案例入選。
名單顯示,新疆入選的分別是:阿克蘇地區新和縣的“民族樂器:都塔爾奏響就業增收新樂章”,和田地區和田市的“艾德萊斯綢:用絢麗色彩讓絲路生花”,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的“土陶燒制:烈火中的火熱傳承”。
新和縣加依村是民族樂器制作特色村,素有“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第一村”美譽,主要生產都塔爾、薩塔爾、艾捷克等十余種樂器,樂器制作技藝傳承300余年。加依村有三分之一以上農戶參與手工樂器制作,于2014年成立的嘉音樂器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壯大,已成為頗具規模的樂器產業園。
絢麗多彩的艾德萊斯綢。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攝
和田市吉亞鄉素有“艾德萊斯綢之鄉”的美譽,截至2024年底,當地艾德萊斯綢年產量達50.83萬匹,年產值約2億元。和田市吉亞麗人艾德萊斯綢有限公司不斷改進產品工藝,大膽創新,致力于將艾德萊斯元素與時尚元素完美融合,設計出更多豐富多彩的旅游文創產品,讓更多人愛上艾德萊斯。
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土陶燒制技藝,圖木舒克土陶技藝非遺工坊于2023年5月設立,通過傳承土陶技藝、陶器制作生產和開展非遺宣傳培訓等方式,廣泛開展非遺保護傳承活動,采用商業運營模式,促進土陶傳統技藝傳承創新、帶動職工群眾就業增收,賦能鄉村振興,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通知稱,在各地積極申報的基礎上,經研究遴選并經公示,此次共確定了51個典型案例。希望各地認真學習借鑒,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非遺工坊建設提質增效,進一步發揮非遺工坊在推動非遺保護、促進就業創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墨玉縣喀爾賽鎮巴格其村樂器制作非遺工坊里,工匠正在學習制作樂器。2022年,這個非遺工坊入選“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圖/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提供
截至目前,新疆共有6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此前入選的為“庫車大馕:將幸福收入‘馕’中”、“民族樂器:彈撥就業增收的美妙樂”、“柯爾克孜族刺繡:“繡”出錦繡前景”。
來源:石榴云/新疆日報綜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