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黃河生態,擔當復興使命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職業高級中學作為高中段牽頭單位,在準格爾黃河大沙漠(神泉景區)成功舉辦 “行走的思政課” 教學展示活動。本次活動以 “尋根黃河文明,守護生態家園,共筑復興夢想” 為主題,通過沉浸式場景教學,引導青年學子感悟黃河文化,厚植生態情懷,踐行使命擔當。
一、情境交融:黃河生態的多維探索
活動伊始,思政教師王鑫結合春日黃河的生態特征,以 “黃河與我們的生活” 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母親河對區域經濟、文化的深遠影響。地理教師周美文現場講解神泉與庫布其沙漠的地質特征,學生分組展示課前調研成果,從水文水系到沙漠成因,從鄂爾多斯治沙成效到 “政府主導、全民參與” 的治沙模式,多角度剖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在 “黃河生態觀察” 環節,學生代表現場演繹漫瀚調民歌,悠揚的旋律回蕩在黃沙與綠洲之間,讓傳統文化與生態教育產生奇妙共鳴。這種 “思政 + 地理 + 音樂” 的跨學科融合設計,將抽象的生態理念轉化為可感的文化體驗。
二、時空對話:從生態流變看發展之路
“我爺爺說,這里曾經是‘風吹石頭跑’的不毛之地……” 在 “準格爾旗生態流變” 互動中,四名學生通過家庭訪談影像與老照片對比,生動呈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當地從 “沙進人退” 到 “綠進沙退” 的變遷。思政教師結合《慶祝改革開放 40 周年成就展》資料,深入闡釋 “生態良好是高質量發展題中應有之義” 的深刻內涵,引發學生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價值思考。
三、思辨實踐:生態與經濟的辯證思考
針對準格爾旗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現實矛盾,學生自編自導的情景劇《抉擇》將課堂推向高潮。劇中企業代表與牧民的對話,真實再現了發展中的兩難困境。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圍繞 “生態優先還是經濟優先” 展開辯論,最終達成共識: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要算 “經濟賬”,更要算 “生態賬”,在產業升級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四、青春誓言:以專業賦能綠色未來
活動尾聲,采礦技術專業學生結合所學,分享 “綠色采礦”“生態修復” 等創新實踐案例。全體學生在 “守護黃河安瀾” 主題橫幅上鄭重簽名,并在教師領誓下莊嚴承諾:“以我青春之力,守護母親河!文明傳承,復興有我!” 這一環節將職業精神與家國情懷深度融合,彰顯了新時代中職學子的責任擔當。
五、特色亮點:一體化育人的創新實踐
本次活動作為全旗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充分體現學段銜接特色:小學段以 “爭做生態小衛士” 強化情感認同,初中段以 “探尋黃河文明” 深化文化傳承,高中段則聚焦 “生態擔當”,引導學生將專業學習與國家戰略相結合。依托黃河、沙漠、神泉的實景課堂,打破傳統教學邊界,實現了 “行走的思政課” 從 “物理空間轉換” 到育人效能升級” 的跨越。
教研員點評各學段展示之后也表示:此次活動通過 “沉浸式教學 + 多學科融合 + 實踐體驗” 的創新模式,成功構建起 “知 - 情 - 意 - 行” 的全鏈條育人體系。未來將持續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讓更多學生在 “行走” 中感受思想的力量,在實踐中書寫青春的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