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又在貿易問題上對我們放出狠話,說要對中國商品加征最高245%的關稅。其實這個數字聽起來嚇人,但實際上,美國只是在玩“數字游戲”,并沒有真正增加新的關稅。
那美國喊出的“245%關稅”,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是因為,美國之前已經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了145%的關稅,而某些商品原本就有100%的基礎關稅。現在,美國把這兩個數字加起來,湊出了“最高245%”的說法,聽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稅率根本沒變。
那美國為什么要這么干?
第一:想嚇唬我們。特朗普政府喜歡用“極限施壓”這一招,希望中國先讓步。
第二:不敢真的再加稅。因為之前中國已經警告過,如果美國繼續加稅,中方將不予理會,只會讓美國自己成為國際笑話。
其實美方的加稅策略,本身就有個大漏洞。雖然美方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關稅,但對其他國家只收10%,這個做法本身就很搞笑。因為商人都是要追逐利益的,比如中國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人家會不會換個標簽再賣到美國。說白了,就是通過第三國轉口,以簡單加工等方式繼續進入美國市場。據國際貿易專家分析,只要轉口成本低于中美關稅差額,這種"曲線入美"的貿易方式,就會持續存在。
而相比之下,中國的反制措施則是實打實的。中國采取的不僅是關稅應對,更是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第一:通過調整出口節奏,中國企業主動減少對美發貨,甚至大量開向美國的貨運航班和貨輪被取消。據洛杉磯港最新統計顯示,來自中國的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降近四成,使依賴中國零部件的美國制造商,陷入"無米下鍋"的窘境。
第二: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這猶如直擊美國高科技產業命脈。要知道,中國作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核心環節,控制著90%以上的稀土加工產能。甚至五角大樓評估報告還承認,F-35戰機生產線所需的17種稀土材料中,有16種主要依賴中國供應。美國想找替代供應商,短期根本做不到。
第三:美國在金融、旅游、教育等行業對中國是順差,也就是賺中國的錢。如果我方限制這些領域,美國企業將會損失慘重。
這場貿易博弈,揭示出一個深層現實。美國試圖復制上世紀對日“貿易戰”的勝利,已不可能。因為中國擁有日本當年不具備的三大優勢。
第一:中國供應鏈無法替代。美國加稅,但找不到能完全替代中國的供應商。
第二:中國市場太大,美國企業不想丟掉中國14億人的消費市場。
第三:美國自己先扛不住了。加稅導致物價上漲,老百姓和企業都會抱怨。
顯然,美國現在除了“大喊大叫”嚇唬別人以外,其實手里沒多少牌可打了。正如華爾街日報評論所言:當“關稅大棒”失去威懾力時,揮舞得再高,也只會讓自己手臂發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