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正式頒布了15項“近零碳交通設施技術要求”行業標準,其中的《低溫改性瀝青》(JT/T 1540—2025),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聯合中油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共同申報編制,將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環保瀝青領域的技術創新邁入新階段,為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的綠色、高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也為全球綠色交通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同時,也彰顯了低溫改性瀝青技術創始人——中油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動行業綠色發展的領軍作用。
一、全球環保瀝青行業的發展歷程
環保瀝青技術的發展是全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趨勢。傳統熱拌瀝青在生產和施工過程中需要高溫加熱(180-210℃),不僅能耗高,還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溫室氣體。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及“雙碳”目標等環保要求的提升,國內外各項溫拌和冷拌等環保瀝青技術逐漸興起,但受限于節能減排效果、施工成本和路用性能參差不齊等因素,市場前景有限;而節能減排效果顯著、路用性能優異的低溫改性瀝青新型環保瀝青技術則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該技術通過特殊的添加劑,顯著降低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粘度,實現低溫拌和、攤鋪與碾壓,同時保持優異的路用性能。中油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USP低溫改性瀝青技術,更是將這一領域推向了新的高度。
二、《低溫改性瀝青》行業標準的編制
低溫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迫切需求權威性的標準規范為指導,《低溫改性瀝青》行業標準做為破局之鑰應運而生,為低溫環保改性瀝青的應用提供了指導和規范。
《低溫改性瀝青》行業標準的編制過程中,各單位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和行業經驗,廣泛調研國內外低溫改性瀝青的應用現狀和技術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公路建設的實際需求,經過多輪專家論證和修訂,最終形成了這一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前瞻性的行業標準。該標準詳細規定了低溫改性瀝青的分類和型號、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等要求。其核心內容聚焦于通過低溫改性技術,降低瀝青混合料的生產和施工溫度,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時提升瀝青路面的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和水穩定性等路用性能。
三、中油路之星的USP低溫改性瀝青技術
中油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主要參編單位之一,憑借其自主研發的低溫改性瀝青高新技術,為標準制定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該技術的核心在于USP低溫改性瀝青添加劑,通過物理和化學復合改性,顯著降低瀝青的高溫粘度,同時提高其低溫抗裂性和高溫穩定性。與傳統熱拌瀝青相比,可將傳統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從180-210℃大幅降至120-160℃,施工環境溫度可低至零下20℃,實現能源節約30%-45%、碳排放減少65%-85%、有害氣體排放降低90%以上,同時顯著提升瀝青路面的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和耐久性。
自2019年起,中油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石油燃料油公司研究院、北京新橋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的《道路低溫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程》(T/CECSG:D54-01—2019),已在全國30余省份推廣,成功應用于我國東、南、西、北、中不同地理氣候環境的不同等級道路建設,驗證了技術的普適性與可靠性。
USP低溫改性瀝青技術不僅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還吸引了國際關注。2018年到現在,中油路之星公司先后與歐盟、中亞、西亞等地區的行業專家進行了多次技術交流,他們對這一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在環保和性能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四、標準的實施與展望
交通運輸部在2025年標準化工作會議中強調,加快新興產業標準布局是推動智慧交通與低碳發展的關鍵舉措?!兜蜏馗男詾r青》行業標準的實施,將規范行業技術路徑,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同時,也為我國公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動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在全球范圍內邁向更高水平。中油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將繼續致力于低溫改性瀝青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為全球環保瀝青行業貢獻更多創新成果,未來,計劃聯合國際機構推動該技術納入全球標準體系,持續引領全球低溫改性瀝青行業的技術發展。正如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所言:“這項標準不僅是技術規范,更是中國為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貢獻的智慧與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