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惠民生 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推動消費擴容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共振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圍繞提升消費能力、釋放消費意愿、優化消費環境、解決消費堵點,回應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民生關切,部署了一系列力度大、覆蓋廣的舉措。《方案》進一步完善了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打開了消費市場的新空間,不僅為推動中國城鄉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和消費升級按下“加速鍵”,也為促進產業升級、經濟內循環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為消費升級持續加碼
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居民總體上既具備消費能力,也擁有消費升級的潛力。《方案》亮點紛呈,從8個方面入手,聚焦收入、股市、育兒等熱點,部署30條“干貨”措施,堅持系統觀念,成體系地抓住了收入、消費預期、消費環境、消費結構等制約消費的根本性因素。此外,《方案》以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大宗消費升級,著力推動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化、智能化升級,將為消費升級持續加碼。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表示,《方案》對于提升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信心、增強消費意愿、縮小消費差距將發揮重大推動作用。《方案》提出七項專項行動,既包括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等推動城鄉居民直接收入增長的舉措,也包括提高醫療養老保障能力、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強化教育支撐等保障措施,有助于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預期,以解除后顧之憂,增強消費意愿,提升消費信心。《方案》中提出的保障重點群體基本生活、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扎實解決拖欠賬款問題、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等舉措,將在縮小收入差距、提高弱勢群體消費水平等方面起到實質性推動作用。
《方案》通過系統性措施,有針對性地緩解長期性因素對消費的制約,激發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升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陳彥斌認為,《方案》提出,通過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使居民有更高收入“能消費”;通過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使居民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教育、醫療、住房、生育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后顧之憂,是導致居民消費意愿偏弱的重要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方案》提出了具體舉措,包括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強化教育支撐、提高醫療養老保障能力、保障重點群體基本生活。同時,通過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讓消費者有良好體驗“愿消費”,具體措施包括保障休息休假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完善城鄉消費設施。此外,還通過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和消費品質提升行動,推動消費提質升級,進一步提升消費意愿。這些系統性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居民消費能力,也將在多方面改善消費體驗,全面促進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
優化消費市場結構
從智能場景到全球賽道,從民生短板到制度創新,我國消費升級的腳步逐漸加快。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該方案圍繞加強政策支持、開展促進活動、搭建平臺載體、擴大對外開放、強化標準引領、優化消費環境6個方面,提出48條具體任務舉措,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服務消費的決策部署,推動擴大服務供給、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提升服務品質、改善消費體驗,釋放服務消費發展潛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學者普遍認為,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服務型消費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更強動力。
“服務消費相比傳統商品消費具有更大促進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效應,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動能’。”南開大學副校長盛斌表示,新興消費作為新賽道,正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不同于商品消費,擴大居民服務消費、新興消費需要投入更大力度的公共服務支撐。《方案》提出,加力支持教育醫療、技能培訓、養老托育、文旅體育等領域項目建設,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擴大居民服務消費、新興消費,也需要更多的閑暇時間。此外,擴大居民服務消費、新興消費還需要營造更放心的消費環境。《方案》提出,完善質量標準、信用約束、綜合治理、消費維權等制度。同時,還需要更多協同聯動的政策支持。《方案》明確,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促進同向發力,形成政策合力。上述措施不僅有助于擴大商品消費,對于提升服務消費和新興消費更具關鍵意義。
《方案》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推動智能穿戴、腦機接口等產品研發,加速形成“人工智能+消費”生態。政策通過“反向開票”等機制,引導新能源汽車向智能改裝、綠色循環方向延伸,助力企業搶占高附加值賽道。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林山認為,《方案》以需求升級牽引產業轉型,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躍遷,通過“技術—場景—政策”三重賦能,引導企業在供需動態平衡中鍛造核心競爭力,為產業向智能化、服務化、全球化升級提供系統性支撐。
我國“首發經濟”領域消費需求潛力巨大,可撬動大規模市場。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原型設計的鳳冠冰箱貼累計銷量突破100萬件,帶動鳳冠IP系列產品銷售額超過億元,創下國家博物館近20年文創銷售紀錄。這一現象表明,國潮及東方美學元素正成為青年消費的重要趨勢。為激發消費潛力,《方案》明確提出,因地制宜推進首發經濟,鼓勵國內外優質商品和服務品牌開設首店、舉辦首發首秀首展。支持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這些舉措通過創新供給,進一步推動消費市場擴容。
需求適配正在推動供給體系重構。張林山認為,《方案》以國貨“潮品”、首發經濟等新消費為突破口,推動企業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拓展原創IP與跨境消費市場。《方案》同步引導文旅、醫療等服務業態創新,倒逼企業從商品制造向“產品+服務”生態轉型。這些政策設計不僅降低了企業轉型的短期壓力,也為其長期發展提供系統性支撐。
《方案》不僅為激發消費潛能、穩定宏觀經濟基本盤注入了重要動力,也將助力產業實現綠色升級。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方案》不僅有助于帶動相關產業鏈條的協同復蘇,也為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新動能,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與經濟穩定增長的雙重目標。《方案》提出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推動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化、智能化升級,將提振綠色能源產品消費,提升高能效產品的滲透率,從而助力居民能源消費結構優化。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國際機構和媒體普遍對《方案》所提出的政策持積極評價。有外媒形容,它“讓經濟引擎發出轟鳴聲”,認為這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提振全球市場情緒與信心。
“在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等因素導致全球經濟持續低速增長的背景下,由于中國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地位,消費提振政策將通過需求、供給、信心等途徑產生全球性帶動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高凌云表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巨大,僅次于美國,是全球第二大單體消費市場。我國消費回暖將直接拉動能源、原材料及高端制造品進口,激活全球供應鏈。同時,中國消費升級特征明顯,消費者對更高品質、更高技術含量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如汽車、手機等領域的消費已占全球總額的30%以上。這一趨勢將倒逼全球技術革新,為全球產業鏈升級和價值鏈重構注入新動力。
大力提振消費,既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與變革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認為,確保《方案》有效落地實施,關鍵在于充分發揮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之間的組合效應。通過適度降準降息、減稅降費,加大對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關鍵領域的財政投入,有效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進而穩定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和創業機會,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居民收入預期,增強消費信心與意愿。
何德旭還建議,應注重保持促消費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協同性,進一步加大以舊換新活動的補貼力度和產品范圍。對于節能環保家電、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等新型消費產品,應給予更高比例的補貼,降低消費者的“換新”成本。同時,應建立政策有效性評估與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并處理企業與消費者反饋意見,并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政策方向與實施力度,完善政策內容和執行機制,確保政策的短期成效與長期效益。此外,還應進一步完善消費市場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和綜合治理機制,通過數據開放共享與聯合執法,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監管體系。要持續整治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壟斷經營等突出問題,清理不合理消費限制,營造公平、有序、誠信的消費市場環境。
內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正在通過《方案》的系統性部署釋放出強大潛力。歷史經驗表明,超大規模市場釋放的消費紅利終將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方案》以系統性設計,為當前經濟注入新活力,為長遠發展筑牢根基。消費擴容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形成共振,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破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