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近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訪問巴拿馬期間提出“美軍重返巴拿馬”的可能性,以“確保”巴拿馬運河的安全。他聲稱,美巴本周簽署的相關協議是一個“重啟的機會,無論是軍事基地、海軍航空站,還是(恢復)美軍可以與巴拿馬軍隊加強能力并以輪換方式合作的地點”。不過,赫格塞思的說法很快遭到明確拒絕,巴公共安全部長阿布雷戈當面表示“不能接受”。 此訪期間,赫格塞思又反復炒作所謂“中國威脅”。
巴拿馬運河(資料圖)
正在巴拿馬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竟提出“恢復”美軍基地,讓美軍重返巴拿馬。發出如此妄言的他還大言不慚的扯上中國,直言美國“不想與中國開戰”,但是要“遏制”中國在巴拿馬地區的影響。美國抹黑中國、往中國頭頂上扣帽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在巴拿馬運河的事情上,美國更是從頭到尾都在潑臟水。先是把原本正常的中巴合作扭曲成中國單方面的控制,嚷嚷著“運河已然落入中國手中”。然后又強硬的打斷中巴之間的合作。
美國為什么一心想在巴拿馬駐軍?的確,巴拿馬地理位置很重要,特別是巴拿馬運河,全球大量貨物運輸都得經過那兒,每年通過運河的船只數以萬計,涉及到全球貿易的巨額金額。從軍事角度看,在巴拿馬駐軍,美國能更方便地掌控運河周邊局勢,一旦有軍事行動或者戰略需求,軍事力量能迅速響應。再者,美國長久以來把拉美地區視為自己家的“后院”,在巴拿馬駐軍,無疑是強化對拉美地區控制的一步棋,能鞏固美在西半球的霸權地位。
巴拿馬抗議聲四起(資料圖)
美國對巴拿馬的施壓,與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上升直接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2024年經運河運輸的中國貨物占比達38%,年貨運量4.23億噸。中企參與的科隆自貿區港口項目、阿馬多爾郵輪碼頭等基建工程,已成為中巴合作的標桿。面對美方炒作“中國威脅論”,中國駐巴拿馬大使館近日發表聲明,駁斥“中國試圖控制運河”的不實指控,強調“中國始終尊重巴拿馬主權,中巴合作基于平等互利”。
然而巴拿馬連刪三大條款,當面拒絕美國而對于美方的提議,巴拿馬政府第一時間就明確表示了拒絕。巴拿馬安全部長穆利諾直接當面拒絕了赫格塞思希望美軍駐軍的提議。據穆利諾所說,美國和巴拿馬的簽署的那份諒解備忘錄,是經過巴拿馬政府4次退回修改后,才達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備忘錄里關于軍事基地、外國永久駐軍和領土讓渡三大條款已經被完全刪除。因為對于巴方說,這樣的內容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特朗普(資料圖)
從歷史上看,美國的“奪島”圖謀均以流產告終:1867年,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在購買阿拉斯加時,也曾考慮過購買格陵蘭島。1946年,時任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再次向丹麥政府提出購島要求。但這些交易最終都未能達成。特朗普政府采取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勢主要是為了迎合其國內支持者,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美國必須擴張才能繁榮。但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北極問題專家看來,特朗普的一系列“奪島”威脅只產生了反效果。
巴拿馬的態度很明確:主權不能侵犯。與此拉美國家也正在尋找更為對等的國際合作方式,力圖擺脫傳統的依附格局。美國的單邊霸權戰略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而這樣的挑戰,或許不久將覆蓋整個拉丁美洲。 如果說赫格塞斯的失敗象征著什么,那正是一個矛盾的開始:一邊是美國對昔日控制權的執著,另一邊是巴拿馬對獨立主權的堅守,誰妥協,誰堅持,時間或許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