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最后幾天里,泊頭市在北京被授予“桑椹名市”,這是全國第一個受此殊榮的地方。
沒錯,這個“泊頭”就是火柴盒上印著的那個“泊頭”,是河北省滄州市代管的縣級市。
泊頭,不僅是火柴之鄉,也是鑄造產業名城,工業底蘊深厚,而今天要說的是泊頭的桑產業。
泊頭桑椹種植面積5萬畝,全國遺存古黑桑樹數量最多;年產鮮果超7萬噸,年產值3億元。“泊頭桑椹”連續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入選《河北省道地藥材目錄》和2023年度最受歡迎的果品區域品牌100強;泊頭古桑林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桑椹科技小院進入國家首批支持建設行列……
千年傳承
一提到桑,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江南的養蠶繅絲,而其實桑樹最早種植于我國北方。
秦湛《蠶書》曾曰:“桑土既蠶,獨言于兗,則九州蠶事兗為最。”泊頭古屬兗州,種植桑樹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已綿延千年。泊頭的桑樹都是高大喬木,在泊頭市營子鎮的茍魯道村,現仍古桑成林,萬頃蒼翠,見證了泊頭勞動人民植桑的歷史。
泊頭市桑椹主產地在營子鎮,位于黃河故道堆積平原上,土質為蒙金砂土,境內有滹沱河故道、老鹽河,獨特的水土、氣候孕育了桑椹入口甘甜、回味醇香的獨特風味。泊頭的桑椹種植以黑珍珠為主,采用簡單實用栽培措施,桑果色澤黑紫,外形似腎,入口甘甜,回味醇香。《本草新編》有桑椹“紫者為第一”的記載,“黑珍珠”桑椹為黑紫色,相比品質更優。
同時桑果是藥食同源的優良農產品。具有多種營養保健功能,其微量元素硒、蛋白質、賴氨酸、花青素的含量分別為葡萄的12.41倍、8.44 倍、9.23倍和5倍。更重要的是,桑葉中含有一種其他植物沒有的脫氧霉素,可阻止糖分解酶發揮,具有經濟、社會、生態、環保、醫藥等多重效益。桑枝切片后可入中藥,有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
當地政府不遺余力地加大營銷宣傳,提高品牌溢價。主動搭臺,連年舉辦產銷對接招商推介會、古桑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帶著企業和產品到省城、北京等大城市宣傳推介,將藥用桑白皮、桑枝、桑葉等系列產品直供直銷到了各大中藥企業,多次受到央視等媒體品牌報道。
產業集群發展
桑果鮮食、桑葉制茶、桑枝入藥。2015年以來,以營子鎮為代表的桑椹產區,積極發展桑椹加工業,開發出了桑椹干、桑葉茶、桑椹酒、桑葉掛面、桑椹酵素等系列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歡迎,帶動了3800多戶農民就業。當地政府還聯合中藥材企業,實施桑椹中藥產業化項目,對桑椹、桑葉、桑根等進行藥物價值的研究開發,挖掘桑椹醫學功能,通過政府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實現桑椹及其相關產品與各大中藥企業的對接,進一步拓寬特色中藥材的銷售渠道,提高了桑樹的附加值。
良好的經濟效益拉動了產業發展,桑樹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攀升,畝產值最高時可達1萬元以上。涌現出了泊頭市宇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福星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泊頭市冠農家庭農場、一諾食品加工廠、三廠種植合作社、滄州芳香怡人果業有限公司、滄州黑桑椹酒業有限公司、憶口戀果業有限公司等多家經營主體,注冊了“滄運紅”“泊冠桑園”“福星人家”“食刻盼”“黑珍珠尚品”“椹益康”“第八節氣”等商標品牌,4家已取得SC食品生產認證,宇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有機農產品認證,冠農家庭農場和園農種植合作社取得了綠色農產品認證。規模化種植基地有效帶動了桑椹種植、加工、倉儲、包裝、物流、電商、交通運輸及休閑觀光等全產業鏈發展,形成了桑椹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文旅新章
位于茍魯道村西側的古桑文化景區,南臨老鹽河,北至泊淮路,占地 1000余畝,區內分為桑文化展示區、古樹觀賞區、休閑采摘區、河畔野炊區、新品培育區5個功能區,設有桑椹特色產品、桑文化展牌等固態宣傳品,并不定時開展有文藝匯演、書法作品展示等文化活動,形成了以12公里的老鹽河為主線的生態旅游經濟帶。伴隨著采摘游的火爆,由桑椹菜、桑葉饅頭、桑椹銀耳羹等構成的特色桑椹宴也獲得好評,吸引了當地及天津、北京、石家莊等地的游客來此參觀游覽,目前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超3萬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