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5億美元外匯儲備:賴清德當局疑增加對特朗普關稅戰的投名狀!
作者:黃埔少俠 2025年4月17日
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當局為應對美國特朗普政府加征的高額關稅,近期被曝已備妥第三份“對美投名狀”——擴大購買美國國債。此舉不僅暴露其“倚美謀獨”的投機本質,更將臺灣龐大的外匯儲備推向險境,引發島內外對經濟自主性喪失的強烈擔憂?。
一、從“采購”到“國債”:投名狀層層遞進
自特朗普宣布對臺加征32%關稅以來,賴清德當局已先后兩次向美方“示好”:
一是擴大對美采購石油、天然氣及武器;
二是推動臺積電等企業加碼投資美國。然而,這兩份投名狀均未換來關稅豁免,反而刺激特朗普進一步施壓?。
在此背景下,臺當局將目光轉向外匯儲備。截至2025年2月,臺灣外匯儲備達5775.84億美元,但據臺灣“央行”高層披露,其中逾80%至92%已用于購買美債?。為向美表忠,賴清德當局計劃進一步增持,甚至考慮購買傳聞中的“百年零息國債”,以犧牲長期利益換取短期政治籌碼?。
二、數據矛盾背后的政治算計
圍繞外匯儲備的用途,臺灣“央行”高層出現罕見分歧:副總裁朱美麗稱92%外匯已購美債,總裁楊金龍卻稱“僅逾八成”,并暗示朱“看錯數字”。然而,朱美麗作為經濟學博士,在重大議題上“誤讀”數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分析認為,楊金龍刻意淡化美債占比,意在掩蓋臺灣外匯儲備幾近枯竭的困境,同時向美方釋放“仍有充足資金可供支配”的信號?。這種自相矛盾的表述,暴露出臺當局在政治壓力下的倉皇與投機。
三、百年國債傳聞:或成臺灣“經濟賣身契”
更值得警惕的是,臺灣《聯合報》披露,美方正醞釀發行100年期零息國債(即“海湖莊園協議”),試圖將36萬億美元債務成本轉嫁全球。臺“行政院長”卓榮泰對此曖昧回應稱“已備妥相關選項”,暗示臺當局可能被迫接盤?。若成真,臺灣不僅需承擔百年間零收益的風險,還可能因美債流動性枯竭而陷入外匯資產“凍結”危機。楊金龍所謂“長期持有不拋售”的承諾,無異于將臺灣經濟永久綁定為美債“人質”?。
四、投名狀難改“棋子”命運
賴清德當局的“三連跪”策略,本質是以掏空臺灣為代價換取美國虛幻的政治支持。從臺積電千億美元赴美投資反遭特朗普“過河拆橋”,到外匯儲備淪為美債提款機,均證明臺當局的妥協只會助長美方勒索胃口?。島內輿論痛批,這種“無底線投誠”不僅無法保障臺灣利益,反而加速經濟殖民化進程,最終讓臺灣淪為美國債務危機的“接盤俠”?。
五、總結
賴清德當局的“投名狀外交”,表面是應對關稅的權宜之計,實則是“臺獨”勢力“以經謀獨”的延續。當5775億美元外匯儲備被政治操弄為“保命錢”,臺灣民眾的福祉與未來亦被抵押給霸權游戲。歷史早已證明,將命運寄托于他國政治算計者,終將自食惡果。
2025年4月17日
?友情提醒:黃埔少俠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關注、點贊、分享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