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堵住暗門,更要打開正門
據《工人日報》4月7日報道,近日,一則“重慶全日制本科十年直接認定副高”的消息沖上熱搜榜。經警方調查發現,實則是詐騙團伙偽造政府文件、搭建山寨評審系統,以“職稱代評代辦”為幌子進行詐騙犯罪,涉案金額超200萬元。
為何數十名專業技術人員會接連落入陷阱?一方面,“唯論文、唯學歷、唯資歷、唯獎項”、晉升名額有限等問題長期存在,讓職稱晉升變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加劇了職場焦慮。正如,在受騙醫生劉韜眼中,12.8萬元“包過費”是打破職稱晉升僵局的“捷徑”。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詐騙分子的手段也在“迭代升級”,職稱代辦黑色產業鏈出現技術化、隱蔽化、閉環化等新特征。比如,詐騙分子搭建山寨平臺,仿冒人社局官網的“職稱查詢系統”,讓人防不勝防。
筆者認為,面對職稱代辦亂象,還需疏堵結合、雙管齊下,以“堵”截斷違法路徑,以“疏”拓寬人才通道。在“堵”方面,有關部門應建立全國統一的職稱認證查詢系統,讓每一個職稱都可追溯、不可篡改;應強化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職稱代辦”“職稱詐騙”等黑色產業鏈,提高法律震懾力;應建立黑名單、失信等制度,懲戒職稱評定中的不誠信行為,打消職工僥幸心理,減少投機取巧。在“疏”方面,有關部門應大力重塑人才評價體系,優化職稱評審機制,突出技術技能貢獻、工作業績的重要性,推動職稱評定向基層、一線技術職工、優秀青年人才傾斜;應推動職稱評定更公開、更透明,動態公示評審標準、流程、結果,消除信息不對等,打消公眾對“暗箱操作”的顧慮;應加強公益性職業規劃、職稱晉升宣教等服務,簡化操作流程,普及政策,提供政策指導,讓政策善意更精準觸達職工。
職稱代辦亂象是一面雙面鏡,既照見不法分子的貪婪,也映射出人才評價機制轉型的陣痛。我們相信,只要能堵住投機取巧的暗門,疏通人盡其才的正門,一定能讓每一份技術貢獻都被看見,讓每一位職工的職稱晉升夢想都能圓滿。(張果)
來源:四川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