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上升,中國正在利用
7種稀土金屬對付美國。從戰斗機到核反應器棒和智能型手機,稀土礦物對各種各樣的產品非常重要。日媒指出,美國幾乎沒有這些金屬的提煉能力,更列出目前北京限制名單的7種稀土金的主要用途。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報導,為了反制華盛頓祭出的懲罰性關稅,北京本月稍早將七種稀土金屬納入出口管制清單。盡管這些金屬在地殼中其實相當常見,但它們很少以高濃度形式集中分布于礦床中,且需經過多道程序才能分離出單一元素,而中國不僅掌握開采,更控制了全球絕大多數的精煉產能。
根據咨詢機構Project Blue的資料,美國幾乎沒有能力自行加工這些被管制的金屬。北京聲稱實施管制是因這些金屬用于高端技術與強力磁鐵,因此被視為“雙用途物項”,即同時具備民用與軍用潛力。
Project Blue研究總監梅里曼(David Merriman)表示:“這些元素直接影響其他主要市場的關鍵技術與產業發展,這讓北京在任何談判中都擁有更大籌碼。”
1. 鋱(Terbium)
這種柔軟的銀白色金屬可用于燈泡,并使手機熒幕顏色鮮明。鋱還能提升磁鐵的耐熱性,應用于飛機、潛艦與飛彈。美國國防部表示,鋱是最難獲得的元素之一,因其在大多數礦床中的含量不到1%。據中國海關數據推算,從北京出口約85%的鋱至日本,5%輸往美國,其余流向韓國等國。
2. 鐿(Yttrium)
鐿可用于治療肝癌,也廣泛應用于牙科與醫療手術的雷射裝置。此外,它可增強合金強度,并因其耐熱與抗震性能,被用于高溫超導體。美國加州的Mountain Pass礦曾生產鐿,但因缺乏商業分離設施,目前仍需將礦石出口加工。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19至2023年間,美國93%的鐿化合物進口來自中國。
3. 鏑(Dysprosium)
這種亮銀色金屬名稱源自希臘文“難以取得”。鏑可耐高溫,主要用于磁鐵合金,應用于馬達與發電機,對于風力發電與電動車尤為重要。鏑也可應用于核反應堆控制棒,因其能高效吸收中子。北京約將一半鏑出口至日本,一成輸往韓國,僅0.1%流向美國。澳洲的Lynas Rare Earths預計將于6月擴建馬來西亞工廠以生產鏑與鋱。
4. 釓(Gadolinium)
若你曾接受核磁共振(MRI)檢查,可能會注射含釓顯影劑,其可增強器官影像對比度。釓也能提升合金性能,少量添加即可提高耐高溫與抗氧化能力,適用于磁鐵、電子零件與資料儲存碟片。它的中子吸收特性也使其成為核反應堆核心材料之一。
5. 镥(Lutetium)
镥是一種堅硬而高密度的金屬,與其他稀土金屬不同。它主要用作煉油的化學催化劑。美國幾乎所有镥都從中國進口,中國也少量出口至日本。
6. 釤(Samarium)
釤鈷合金是美國戰略儲備名單上的關鍵材料之一。釤曾廣泛應用于耳機,現在則用于高性能磁鐵,裝設于風力渦輪與汽車中,也具備國防應用,因其在高溫下仍能保持磁性。釤也被用于光學雷射與核反應堆中。
7. 鈧(Scandium)
鈧得名自斯堪地那維亞,因首次發現于北歐地區。它可從礦渣中提取,或作為鈾與其他金屬礦的副產品。鈧常見于棒球棒與腳踏車框架。由于其低密度與高熔點,也用于戰斗機零件。其放射性特性使其可用作煉油追蹤劑,或用于地下管線泄漏偵測。根據USGS,美國已逾50年未生產鈧。目前美國與中國進出口貿易中,鈧與鐿合計占中國出口的14%;最大買家為日本。歐盟尚無鈧產能,預計明年將有項目投入運營。
未列入清單:釹與钷(Neodymium, Praseodymium)
這兩種稀土金屬目前未被列入中國出口管制范圍,但它們是最常見的稀土元素之一,廣泛應用于制造永磁馬達。釹與钷可將電池儲存的電能轉化為動力,如驅動電動車車輪,或反向將動能轉化為電力,例如風力渦輪葉片的旋轉。美國MP Materials于2018年重啟加州莫哈維沙漠的Mountain Pass礦,為全美唯一具備精煉能力的稀土礦。根據Project Blue,2023年美國生產了1,130噸精煉釹-钷金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