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中說:“婚姻勿貪勢家。”
很多有女兒的家庭,希望女兒找好人家。從主觀意愿上來說,好人家就是權勢很大,錢財很多。
也有一些家庭,通過提高彩禮的數量,揭露男方家庭的老底。
但從理性角度看,家境不錯的家庭,不一定適合踏入,還要綜合方方面面的因素。
作為父母,如果家有女兒,就要積極為其后半生把關,別讓女兒走進魔窟,還不自知。
婚姻是女兒第二次投胎,以下幾種家庭就盡量不去,免得麻煩不斷。
01
組合型家庭,關系很難處理。
在古代,依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離婚率是很低的。
也許很多婚姻不如意,但是不輕易離婚。女人還被教化成“三從四德”的樣子。
就算是男人三妻四妾,女人也會包容。
現在就不一樣了,男人女人都平等,都追求自由。對于離婚,也能夠接納。
離婚之后,再組合一個新的家庭,這樣的情況,頻繁發生。
組合家庭里,常常是夫妻雙方,都有婚史,并帶著各自的孩子,另外他們又有自己 的孩子。這樣的話,家里三四個孩子,也很常見。
也有一些家庭,男人離婚幾次,每次都有一個孩子。
有一部分家庭,女人改嫁了,把孩子直接丟給婆家,或者給自己的父母。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組合,家庭的情況都是很復雜的。
第一,人際關系很復雜。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夫妻要供養的老人,也許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親戚圈,也有好幾個。
第二,經濟上很復雜。父母經歷了幾次婚姻,每一次都涉及到財產分割,或者各種賠償,給孩子撫養費等。有的人,離婚多年,還和前妻、前夫有財產糾紛。
第三,人心很復雜。俗話說:“半路夫妻,就是賊。”每個人都怕再次離婚,就留下私房錢;人人都護著自己的親生孩子,對繼子女,另一種態度。
一個女人,忽然介入一個組合家庭,各種復雜的情況,能夠應對嗎?家庭內部的勾心斗角,會傷害到自己嗎?
還有,以后等上一代人老了,繼父繼母,親生父母,我們應該如何盡孝呢?這盡孝的開銷,麻煩,也讓人頭痛。
愛情不簡單,但是日子要求簡單。對于復雜的家庭情況,若難以應對,還是躲遠一點。
02
祖上無德的家庭,后人很難翻身。
小說《活著》里,福貴本是地主家的兒子,衣食無憂。
福貴在父母的安排下,定了婚事。但是他卻抽煙,賭錢,把家庭敗光了,還把父親活活氣死。
好端端的一個家庭,錢財沒有了,父親走了,家也散了。
多年后,福貴痛改前非,開始想辦法謀生。可是他怎么做,都不順。
妻子家珍,本來已經脫離了福貴的家,后來于心不忍,又回到福貴身邊,帶著女兒鳳霞繼續過日子。
但家庭并沒有因為福貴的努力,就變好了。反而是女兒、女婿都遇到各種意外,生活一直困苦。
俗話說:“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子孫近在身。”
家里的一代人變壞了,其報應不一定就在一代人身上,可能影響到很多代。
興家,如銀針挑土,敗家,如巨浪沖沙。幾代人累積的基業,一代人在一段時間,就可以毀掉。后來要重新興家,又要幾代人努力。
最可怕的是,缺德的祖先,讓子孫都蒙羞,改過自新都困難重重。
比方說,在宋代,秦檜坑害忠義之士,就被全社會唾罵。
秦檜的子孫,有一部分改掉了姓,避免被連累。到了清代,秦檜的子孫秦大士,在岳王廟前,深深懺悔,寫下:“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在墳前愧姓秦。”
家庭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如果一個女人,不小心進入一個無德的家庭,那人生一開始,就有了污點。
人家在背后指指點點:“那就是某家的媳婦,某家以前如何壞。”
女人需要嫁給人品好的人,更需要加入人品好的家庭。
03
沒有遠見的家庭,未來越來越窮。
我的三伯母、伯父,長期承包一片果園,也賺了不少錢。
當時,有城里的親戚建議,給自己買一份養老保險,六十歲之后,就可以退休。
伯母死活不同意,畢竟要花三萬多,舍不得啊。
現在伯母伯父都七十多歲了,身上的積蓄都花光了。也無法干活了。生活的費用,要幾個兒女給。
伯母看著同齡的一些老人,每個月有一千多退休金,捶胸頓足。
如果你的女兒,做伯母的兒媳,這不是就贍養老人的壓力很大?
村里還有一個親戚,因為修路,他家被列入拆遷范圍,可以搬遷到郊區,修建一棟房子。但是親戚死活不答應。
現在,親戚家的房子,破敗不堪。交通也顯得閉塞。
若是親戚拆遷了,到郊區生活,靠種菜,一年都可以賺好幾萬。
如果你的女兒,是我的親戚的兒媳,是不是就被困在破房子里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家庭的幸福,是需要謀劃的,而不是得過且過。
沒有遠見的家庭,往往是守財奴,盯著當下的利益。他們會錯過很多的機會,也終究被社會淘汰。
04
作家燕妮說:“當你打算和一個人共同生活、白頭偕老的時候,用五、六年的時間來做巨大而又必需的考察大概不算長。”
也許我們沒有耐心,考驗一個人五六年。但是五六個月,總是應該有吧。
女兒們,不管嫁給誰,就是加入了一個新的家庭。
看清眼前的人,也要看清人的家庭,別等結婚之后,才哭哭啼啼,找娘家父母想辦法。
父母們,也要擦亮眼睛,幫助女兒看清未來的路,別以為女兒以后就是潑出去的水。
真正幸福的婚姻,需要家庭和睦,家業興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