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最早的記憶出現在什么時候?
應該沒幾個人記得3歲以前的事吧~
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為:嬰兒期遺忘邊界年齡為3-4歲,也就是說大多數人會忘記自己3-4歲之前的記憶。
而對于這件事,其實已經有大把的科學家研究過了,雖然還沒有定論,但卻有3個學說占據了主流。
為啥會失去記憶?
學說一
3歲前壓根沒記憶
這個學說認為沒有記憶是因為線索缺失
什么叫線索缺失呢?
舉個例子,你看到一個面熟的人會一時間記不起TA的名字,這時如果有人給了提供了關于TA的線索,你就會立馬想起來。
這是因為我們的記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的。
一樣東西關聯的線索越多,你就越容易記住TA
如果你想回憶起什么大,腦只需要把線索提取出來,就可以檢索到相關記憶。
但這在嬰兒這里就行不通了。
因為嬰兒對于身邊的東西沒啥概念,不管看到啥都只停留在視覺層面,腦子里沒概念,自然就沒有線索,甚至連自己的親爹媽都不認識,只知道有兩個物體一天到晚盯著自己。
像這種沒有概念、沒有線索的單獨記憶根本就串不起來,形成不了長期記憶。
學說二
母語覆蓋說
“母語覆蓋學說”認為不管什么時候,我們要想起什么必須要在腦子里用自己的話搜一下,所以記憶和你的“語言系統”是相關聯的。
比如中國看?想的是“心”,美國人看?想的是“heart”。
而嬰兒記東西也有自己的“語言系統”,雖然我們聽不懂這些“咦咦呀呀”,但嬰兒不僅會用這種“嬰語”記東西,還會用把腦子里的記憶表達出來。
但等嬰兒慢慢長大,學習母語后,“嬰語”就會被強制替換掉,在這個過程中那些用“嬰語”記住的人和事會被母語重新定義變成新的記憶。
這下當你用母語再去回憶那些已經被更新掉的記憶,當然啥也想不起來。
學說三
記憶被裁剪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你的腦力巔峰,是在你穿尿不濕的時候。
研究表明嬰兒的腦袋擁有驚人數量的神經元,1歲左右數量會達到巔峰。
這是因為嬰兒剛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
為了防止你腦子不夠用,大腦就會長出大量神經元。
記憶正好存儲在神經元和神經元的連接中。
長大之后該認識的東西都認識了,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少,大腦就會開始覺得你在浪費資源。
為了節省能量,它就會把那些你用不到的神經元清除掉。
而這意味著在神經元被大腦裁剪的時候,你3歲前存在神經元連接里的記憶也會順帶著被剪得七零八落。
遺忘過去或許是種自我保護
無論是哪一種機制,背后或多或少都與一個關鍵詞有關:遺忘。
遺忘,其實是大腦的厲害之處。
畢竟3歲前的記憶,可能大都不太美好,比如——
不受控制地拉屎撒尿,還搞自己一身;
被巨人一樣的爸媽支配,無力反抗只會無能狂嚎;
拖著鼻涕到處跑,爬兩步就摔個屁股墩;
在各種不堪回首中,可能還夾雜著一些不能言說的……
現在想起來會原地尬死,或者原地嚇死的事情。
有些事情其實從未被忘記
雖然早已想不起幼兒時期的種種經歷,但那些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接受的照顧,其實早已深深融入了身體。
外界各種信號傳遞到大腦,刺激對應腦區的發育。
家人的笑臉,逗弄的玩具,輕聲的呼喚……豐富的刺激對于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它們幫身體訓練出了視覺、聽覺、運動、語言、空間感知等優秀的系統,讓成年的我們,能獨立生存,照顧好自己。
更重要的是,吃喝拉撒這些糟心事,幫助我們和親人在互動中構建了我們對于「愛」的感受。
遺忘,是成長必然的代價。?
幼兒時光或許真的被大腦徹底刪除,永遠找不回來了。
但在我們的大腦深處,仍深深印刻著那個孩子的影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