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超市看著38元/斤的陽光玫瑰時 終于理解同事為什么偷吃公司水果
掃碼槍嘀的一聲刺穿耳膜,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讓白領小林手指發顫:兩串葡萄198元。這個在CBD拿著1萬8月薪的90后姑娘,默默把水果放回貨架。中國營養學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8-35歲群體日均水果攝入量不足推薦值60%,而進口水果價格三年漲幅達47%。
超市冷柜折射出魔幻現實:左手邊的臨期食品區擠滿年輕人,右手邊精品超市里68元/盒的有機藍莓正在被網紅直播帶貨。某電商平臺《Z世代消費白皮書》顯示,近70%年輕人存在「健康食品焦慮癥」——既追求每日堅果和牛油果沙拉,又為飆升的物價咬牙切齒。
朋友阿凱在互聯網公司當程序員,每天靠偷拿茶水間的免費水果補充維C。某次部門聚餐,他對著298元的刺身拼盤拍了半小時照片,結賬時卻把三文魚悄悄撥到角落。「朋友圈吃日料,現實吃預制菜」的生存智慧,正在寫字樓格子間瘋狂滋生。
當有機蔬菜成為新型奢侈品 我們正在經歷怎樣的飲食撕裂?
中國農業大學調研揭開殘酷真相:一線城市家庭每月健康食品支出占比達收入25%,遠超國際警戒線。那些在社交平臺曬健身餐的KOL不會告訴你,他們背后是人均3000元的私教費和500元/次的營養師咨詢。
在消費升級與降級之間反復橫跳的年輕人 何時能實現水果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