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然而在抗美援朝的時候,卻有這樣一支隊伍不遵號令,私自出擊。
按理說,這樣的行動足夠給予這支隊伍相當嚴厲的處罰了,但是卻意外的成為全國人民稱頌的英雄故事。
到底當時是發生了什么?為什么這群士兵竟然寧可不遵命令也要勇敢出擊的?
抗美援朝,志愿軍主動出擊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了1949年,解放戰爭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而這兩場對我國歷史有決定性影響的戰爭,還僅僅只占據了鴉片戰爭之后,也就是1840年之后的100多年的時間中的很小一段。
由此可見,在新中國建立之前,我國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一直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戰亂頻仍,民不聊生。
所以,當1949年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我國終于徹底擺脫戰爭的襲擾的時候,那可絕對是人心思定的。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戰爭可不是我們想要躲避就能夠躲避的,畢竟,有句俗語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格局。
當時,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原本是朝鮮內戰,結果,美國人卻強行介入,使得東北亞局勢動蕩。
要知道,美國人可從來不是為了所謂的正義而出手的,當時朝鮮半島的格局對于美國來說,頗有一種徹底崩盤的情形。
當時,朝鮮在金日成的領導下,一路向南橫掃朝鮮半島,眼看就要把美國扶持的李承晚系徹底趕出朝鮮半島,這讓美國人焦急萬分。
畢竟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東亞已經沒有美國人能夠隨意插足的地方了;
而蘇聯牢牢固守北亞,如果朝鮮半島在守不住,那么美國在東亞,東北亞以及北亞地區就再也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了。
這是美國自崛起以來,面對的最大挑戰,美國人自然不甘心失敗,所以選擇了主動出擊,幫助李承晚對付金日成。
隨著美軍的介入,朝鮮半島局勢立刻出現了180度大反轉。
原本李承晚節節敗退幾乎崩潰,卻在美國人的助力下逆風翻盤,迅速取得優勢,很快就向北進攻到接近中朝邊境的區域。
而隨著美國不斷深入朝鮮半島,我國東北地區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我國自然心知肚明。
國在當時的狀況下,恐怕已經不只是意圖朝鮮半島這么簡單了,如果朝鮮真的被美國完全控制,那么我國東北將會籠罩在美國人的蹄鐵之下。
因此,想要遏制美國的野心,我們只有主動出擊。
這就是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當時,新中國才剛剛建立,我們自己本身都是百廢待興。
再加上過去這么多年,我國一直在打仗。
在這種局面下,我們能夠出兵,對于美國人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意外,同時對于新中國來說,這場仗也是壓力山大。
虎狼之師38軍
而在志愿軍中,有這樣一支部隊,非常出名,這支部隊就是38軍。
38軍可是有四野三虎之一的稱號,打仗素來以紀律嚴明,勇猛善戰著稱,因此,入朝之后,38軍就被彭德懷視作精銳。
因此,38軍總是被派駐在關鍵的位置上,當時為了消滅南朝鮮的八師,38軍112師335團就被派駐前往熙川。
335團的團長名叫范天恩,范天恩可是參與過解放戰爭的老戰士,面對復雜的戰場局勢,是有著非常清晰的判斷的。
正因為范天恩經驗豐富,所以上級對于范天恩來住手熙川是非常放心的。
但實際上,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當范天恩帶著335團到達熙川的時候,才發現,戰場上原本應該是南朝鮮的駐軍,結果現在竟然換防成了美國的黑人團。
這讓范天恩大感意外,畢竟,南朝鮮的軍隊和美軍相比,戰斗力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而且原本在熙川駐手的僅僅只是南朝鮮的一個營,人數也大大少于范天恩的335團,結果,現在不但南朝鮮駐軍換防成了美軍,人數也從一個營變成了一個團。
這讓范天恩非常頭疼,畢竟,如果貿然對美國軍隊出手,勝負難料,要知道美軍的戰斗力之強,在當時還是很有威懾力的。
因此,范天恩只得臨時向上級報告情況,再做后續打算。
按理說這樣的做法也不算錯,但戰場上除了要看雙方的絕對實力,也要看時機。
原本范天恩部到達戰場的時候,因為行軍速度較快,實質上是出乎美軍預料的,但是向上級匯報的過程,使得這個出乎意料的時機稍縱即逝。
因此,彭老總得知消息后,相當生氣,雖然戰場上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作為前線的部隊也應該能夠做出臨機應變才對。
也正是因為范天恩部才剛上戰場,寸功未建,反倒先挨了一頓批評,這讓范天恩和兄弟們心里可是憋著一股氣。
不久之后,范天恩部跟隨38軍轉戰德川地區。
在這里,38軍的任務就轉變成主動出擊了。
為了給西線減輕壓力,范天恩部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拖延時間,因此,范天恩就帶著憋著氣的兄弟們在飛虎山跟美軍對線。
這場仗,可是打出了范天恩部的士氣,要知道,當時敵人的人數可是遠遠超過335團的人數,但是范天恩卻非常強硬的攔住了美軍50多次進攻,愣是沒有讓陣地輕易的丟掉。
因為美軍始終無法突破防線,不得不稍減進攻的強度,與此同時,西線也因為范天恩部隊牽制,終于找到了進攻的窗口,給予美軍強力一擊。
在這個背景下,飛虎山戰役宣告結束。
但是,雖然飛虎山的戰役結束了,但新的戰役又開始了,而這次轉場就是去往松骨嶺。
335團剛剛擋住了美軍50多次進攻,按理說,應該休整之后再去執行新的任務,但是很顯然,在當時的狀況下,根本不可能讓335團有那么長的休整期。
因此,疲憊不堪的335團只得立刻調轉前往松骨嶺。
在335團剛剛到達松骨嶺的時候,立刻就開始修筑防御工事,但是美軍以逸待勞,很顯然不會讓335團如愿。
因此,負責修筑工事的3連只得硬扛美軍的進攻,盡管只有150人,但是面對美軍的兩輪攻勢,還是死死的咬住局面,愣是沒有讓美軍成功突破。
尤其是應對美軍的第二輪進攻,當時美軍出動了數百架飛機,就是想要趁著志愿軍立足未穩,一舉將335團全殲;
但是335團的將士非常強硬,面對美軍的狂轟濫炸,愣是堅持到最后,哪怕美軍的瘋狂進攻,也拿這一百多人沒有辦法。
但不管怎么說,面對蜂擁而來的敵人,就算三連的士兵再勇猛,也沒辦法長時間抵擋,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范天恩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要知道,當時,如果犧牲三連,雖然顯得冷血,但至少能夠保住335團,但如果貿然出擊,雖然能救下3連,但卻很有可能把整個335團送入危險境地,這可就是大責任了。
如果說這個時候范天恩選擇上報,獲得領導的批準,無疑是最穩妥的做法,但是范天恩心知肚明,戰機轉瞬即逝,他根本沒時間去報告。
再說,之前因為上報這件事還導致了一次批評。
因此,范天恩決定讓埋伏在側翼的部隊全力開火,掩護三連,減輕三連的壓力。
正因為這次主動出擊,讓一百多人的三連竟然又生生的扛住了三輪攻擊。
面對僅有150人的一個連的隊伍,美軍連續五次進攻鎩羽而歸,換做任何人恐怕都已經信心崩潰了。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面對士氣低落的美軍,范天恩再度做出決定,全力反擊,這一次,美軍潰敗而逃。
但是,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的,但335團的兄弟們卻笑不出來,因為松骨嶺到處都是三連弟兄的骸骨,150人的三連最終只有7人生還。
也正是因為這場慘烈的戰役,使得著名的戰地記者魏巍得到了非常重要的素材,寫下了那篇著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
雖然范天恩沒有得到上級的授權,卻在戰場上臨機應變,終于是保住了335團,也取得了重要的勝利,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