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華人在線布宜諾斯艾利斯4月17日訊 在阿根廷宣布解除外匯管制后,比索貶值引發了一波價格上漲潮。面對這一情況,阿根廷政府正采取強硬立場,公開呼吁各大超市拒絕接受供應商提交的新價格單,以防止物價進一步上漲。
據報道,自本周二開始,包括聯合利華和莫利諾斯里奧德拉普拉塔等大型供應商向超市提交了新的價格清單,漲幅高達9%至12%。阿根廷經濟部長路易斯·卡普托迅速做出回應,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文稱贊大型超市拒絕接受這些漲價的商品,并以鼓掌表情符號結束了他的帖子。
與此同時,阿根廷商務部也低調地向多家連鎖超市發出了類似的要求:"不要接受新的漲價清單。我們將負責與供應商溝通,讓他們恢復理性。"據《國家報》報道,目前被咨詢的各大連鎖超市表示,他們確實不接受那些被認為是"投機性"的價格上漲,即那些與本周解除外匯管制后官方美元匯率上漲相關的漲價。
行業內人士指出,超市拒絕接受新價格單并非出于原則性考慮,而是出于實用性原因。"我們不能接受新的漲價,因為基本上任何轉嫁到貨架上的漲價都意味著銷量下滑,"一家連鎖超市的負責人解釋道。此外,與之前不同的是,最近幾個月物價的相對穩定使得任何價格上漲都更容易被消費者注意到。"現在不像以前了,顧客已經習慣了幾個月來支付同樣的價格,當你想偷偷漲價時,他們會立即做出反應。"行業人士表示。
供應商方面對于貶值和解除外匯管制后應采取的步驟并不一致。雖然莫利諾斯和聯合利華等一些大公司率先推出新價格單,但其他領先企業在漲價問題上表現得更為謹慎。一家個人護理用品公司的負責人向《國家報》表示:"我們沒有漲價的空間,因為需求沒有變化。而且,即使更新價格,其幅度也應該小于9%或12%。根據我們的計算,美元匯率10%的貶值對我們成本結構的影響不超過三到四個百分點。"
私人調查機構的數據進一步證實了超市和供應商的普遍感受,即沒有大幅漲價的空間。咨詢公司Scentia最新調查顯示,今年3月,基本消費籃子產品(食品、飲料、個人護理和清潔用品)的銷售量同比下降了5.4%,這也意味著超市貨架銷量已連續16個月出現負增長。
根據《國家報》(LA NACION)的報道,阿根廷政府的這一舉措是在該國解除外匯管制后,為控制通脹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之一。在經歷長達多年的嚴格外匯管制后,阿根廷正面臨著復雜的經濟轉型期,政府試圖在開放市場的同時,防止物價過度上漲造成民生危機。
(來源:阿根廷《國家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