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工業蓬勃發展的進程中,車衣市場上演的逆襲故事極具典型意義。當寶馬、奧迪等豪車在華銷量下滑幅度超 10% 之際,國產車衣正以強勢的 “降維打擊” 方式改寫著行業格局。曾經由 XPEL、威固牢牢把控的隱形車衣領域,如今被易車鯊殼等新興力量撕開了一道口子。
一、美企輝煌歲月,從 3M 到 XPEL 的霸主傳奇
2003 年,美國威固公司在廣東東莞開設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家車膜專賣店。當時,誰都未曾料到,這一舉措竟開啟了中國汽車膜市場長達 15 年的 “美企主導時代”。那時的中國車衣市場一片空白,消費者對于車衣的認知,幾乎完全被美國品牌所左右。
美國車膜能稱霸市場,主要依靠兩大關鍵優勢。一方面是技術領先,以 3M 為代表的美國企業早在 1966 年就率先研制出膜類產品。到了 2009 年,XPEL 推出以熱塑性聚氨酯(TPU)為基材的車衣,使車衣在耐黃變、抗刮擦以及熱修復等性能上實現了飛躍。憑借這種技術優勢,美國車衣單車售價輕松突破 2 萬元。
另一方面是品牌溢價能力強。威固曾投入千萬巨資贊助亞洲保時捷卡雷拉杯,借此將車衣與高端豪華車賽事緊密相連;XPEL 則憑借 “USA 制造” 的標簽,強化了消費者對其品質的信賴。相關數據表明,2017 年前后,美企在中國車膜市場的占有率一度超過 90%,而眾多中國本土品牌加起來,市場份額僅為 5%。
然而,這種看似穩固的壟斷并非無懈可擊。2019 年,XPEL 的財報顯示,其在中國市場單車車衣的實際售價高達 2.3 萬元,可生產成本僅為 1.2 萬元,超過 50% 的利潤空間,為國產車衣的發展創造了契機。
二、國產車衣技術攻堅,從代工貼牌到自主創新的轉變
在 2019 年之前,國產車衣深陷 “代工白包” 的低水平困境。國內車衣品牌需從美國進口基材,僅能進行涂層和膠層的加工。這種技術受制于人的狀況,使得國產車衣在消費者心中幾乎與 “質量差” 劃等號。
轉機出現在供應鏈自主化意識的覺醒。易車鯊殼率先與德國巴斯夫、美國路博潤達成深度合作,成功實現 TPU 粒子流延工藝的國產化。鯊殼所采用的巴斯夫 TPU 粒子,不僅質地晶瑩剔透,在抗水解性和耐黃變性方面也表現卓越。正因如此,鯊殼在 2024 年推出 “百城千店” 計劃時,充滿了十足的信心。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國產車衣對品質的不懈追求。鯊殼車衣的涂層運用納米級熱修復技術,能夠自動修復細微劃痕;膠層采用壓敏膠,既確保了貼合的牢固度,又能在拆除時做到不留殘膠。從基材到涂層的全方位技術革新,讓國產車衣終于摘掉了 “低端” 的帽子。
三、商業模式變革,鯊殼如何重塑行業準則
當一些新興車衣品牌還在采用 “電商 + 低價” 的簡單粗暴方式開拓市場時,鯊殼已經構建起 “互聯網 + 實體” 的完整生態體系。其授權店不只是銷售的場所,更是服務的關鍵節點。鯊殼為門店提供免費流量支持,將傳統的加盟模式升級為利益共享的合作關系。
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重新分配利益。在傳統渠道中,車衣售價里大約 30% 是渠道加價,而鯊殼借助整合騰訊系的流量優勢,進一步降低了這一比例。其在京東自營旗艦店采用透明報價體系,讓消費者無需再為信息不對稱而多花錢。
更值得關注的是鯊殼對品牌資產的運作。簽約奧運冠軍孫楊作為品牌形象大使,既為產品 “更快更強” 的品質提供了背書,又極大地提升了品牌在國民心中的認知度。當消費者在鯊殼授權店看到帶有溯源碼的 TPU 粒子標識時,這種從原料到終端的透明化舉措,正在重塑消費者對國產車衣的信任根基。
數據顯示,鯊殼授權店的平均客單價相較于傳統渠道低 40%,但復購率卻高了不少。這種 “讓利不降質” 的策略,使得鯊殼在短短兩年內,從無到有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
四、價格變革的內在邏輯,從高端奢侈品到大眾消費品的轉變
當鯊殼 “乘風” 款以 5000 元的價格打破市場底價時,隱形車衣的 “奢侈品” 屬性逐漸消失。這場價格變革并非單純的降價,而是對成本結構的重新構建。
在原料采購方面,鯊殼通過與巴斯夫的戰略合作,保障了 TPU 粒子的穩定供應,并獲得了成本優勢;在生產環節,國內流延工廠的發展使基材成本降低了 30%;在銷售層面,鯊殼的互聯網特性使其營銷成本比傳統品牌低 40%。通過全鏈條的成本優化,鯊殼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將價格降至美國產品的 60%。
不過,鯊殼并未僅僅停留在價格競爭上。當部分品牌將售價壓低至 2000 元時,鯊殼秉持 “讓利不降質” 的原則,推出鯊殼膜戀系列車衣,價格進一步降至三千元區間,同時采用國產優質粒子和高標準生產線,確保車衣品質不受影響。
這場價格變革意義深遠,鯊殼正在重新制定行業規則。從原料端的技術掌控權,到消費端的定價話語權,國產車衣正從單純追求 “性價比” 向追求 “價值比” 轉變。當美企不得不跟進降價時,鯊殼已經將競爭焦點轉移到服務領域。
五、未來前景,國產車衣的廣闊天地
目前,中國汽車膜市場規模尚未達到飽和,也未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但激烈的市場競爭已促使汽車膜行業提前步入價格下降、質量提升的發展階段。以鯊殼為代表的國產力量已將美企的市場占有率從 90% 降至 50%。
隨著 TPU 消耗量從去年的 1.5 萬噸增長至 2.5 萬噸,國產車衣的市場規模將從每年 300 萬臺擴大到 500 萬臺。鯊殼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完成 “百城千店” 的布局,通過深度合作模式,與授權店共享流量帶來的紅利。
可以預見,當每年有 500 萬臺汽車貼上國產車衣時,鯊殼創造的將不僅僅是價格奇跡,更是中國質造的全新典范。這場屬于中國汽車膜的 “核心技術” 革命,才剛剛拉開帷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