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社會掀起波瀾,尤其讓美國方面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美國作為全球軍事和科技強國,對稀土的依賴程度極深。美國國防情報公司的報告顯示,中國此次稀土出口管制,致使美軍超1000個武器系統、2萬多個零部件生產陷入斷供危機。在海軍武器系統中,諸多關鍵裝備依賴中國稀土;陸軍、空軍及海軍陸戰隊也分別有大量先進裝備,因稀土短缺面臨停擺困境。
特朗普(資料圖)
以美軍先進的激光武器為例,其對鍺元素的依賴程度極高,而雷達系統則離不開鎵,彈藥制造更是與銻緊密相關,這些關鍵元素大多來自中國。不僅如此,中國供應全球近90%的稀土加工產品,并且掌握從開采到提純的全產業鏈技術優勢。即便美國試圖從其他國家獲取稀土礦石,最終仍大概率要運往中國進行加工,這使得美國實現“稀土自主”的計劃困難重重。
面對中國的稀土斷供,特朗普政府頓時慌了神,急忙采取一系列舉措應對。一方面,美國要求烏克蘭以稀土資源換取軍援,企圖將烏東地區的稀土礦納入自身供應鏈體系。但烏克蘭雖有一定稀土儲量,卻嚴重缺乏開采技術和加工能力,再加上處于俄羅斯軍事威脅之下,這一設想幾乎不具備現實可行性,更像是“飲鴆止渴”。另一方面,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援引相關法案動員國內礦業。然而,美國去工業化多年,稀土提煉技術早已喪失,重建完整的稀土產業鏈至少需要10年時間。更何況,中國在稀土領域擁有成本優勢和規模效應,美國想要在短期內突破當前困境,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在美國為稀土問題焦頭爛額之際,俄羅斯方面伸出了“橄欖枝”。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透露,俄美已經啟動有關俄羅斯稀土金屬項目的討論,美國企業對此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普京也表示,俄羅斯作為稀土儲量大國,愿意開放頓巴斯等新領土的礦產開發,不過條件是美國解除對俄制裁。俄羅斯此舉有著深遠的戰略考量:從經濟層面看,希望借此吸引美國資本與技術,開發本國豐富的稀土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動力;在地緣政治方面,試圖分化美歐制裁聯盟,緩解因俄烏沖突所承受的巨大國際壓力。
特朗普(資料圖)
但俄美之間的稀土合作并非一帆風順,存在諸多阻礙和風險。從技術角度來看,俄羅斯雖然稀土儲量占全球15%,但加工能力僅占1%,若缺乏中國技術支持,美國即便與俄羅斯合作,仍難以擺脫對既有供應鏈的依賴。政治層面,美國若解除對俄制裁,必然會引發北約內部分裂,動搖對烏軍援的“政治正確性”。
而且,中國因素也不容忽視。中俄處于“背靠背”的戰略協作關系,俄羅斯若過度向美國靠攏,無疑將損害與中國的關系,進而失去關鍵的市場和技術支持。再者,普京的“合作誠意”也存在一定疑問,此前俄方曾放風限制鈾、鈦出口,引發市場震蕩,最終卻并未真正實施,此次的稀土談判,不排除是為了抬價而采取的“心理戰術”。
事實上,長期以來中俄在各領域的合作都十分緊密且成果豐碩。在經濟領域,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且完整的工業體系,在能源技術等諸多方面處于世界前列。俄羅斯經濟在面對西方制裁需要調整結構時,中國通過新能源技術輸出、基礎設施建設等,為俄羅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特朗普(資料圖)
所以,普京與美國關于稀土合作的探討,并不會對中俄關系造成實質性影響。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出口管制措施,是基于自身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考量,也是履行國際義務的體現。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稀土爭奪早已超越單純的經濟范疇,上升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核心戰場。這場博弈的結果,將深刻重塑全球權力格局。
如果美國無法突破技術瓶頸,解決稀土供應問題,其軍事霸權勢必會因“稀土斷供”而持續受損;而中俄若能進一步深化在資源與技術方面的協同合作,有望改寫國際秩序規則,在全球舞臺上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