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烏克蘭的F-16是真被俄羅斯擊落了。
在去年8月26日,烏克蘭一架F-16在與防空部隊聯合攔截俄軍空中飛行物的過程中墜毀,飛行員死亡,俄軍說是發射導彈擊落的,美媒則說是被烏軍防空導彈誤擊。
今年3月19日,曾網傳有一架烏軍F-16戰機從烏克蘭西部的羅夫諾州起飛,在飛往蘇梅州執行對地攻擊的任務時被俄羅斯擊落,之后被證實可能是誤傳。
▲被擊落死亡的烏軍飛行員
而在前天4月12日,烏克蘭空軍發布消息稱,26歲的帕夫洛·伊萬諾夫駕駛F-16戰斗機,在蘇梅州執行“跨部門聯合作戰任務”時不幸墜毀,飛行員當場身亡。
與此同時俄方宣稱,其防空部隊用S-400防空導彈在蘇梅州擊落了一架烏軍F-16戰機,這一次是真的實錘被擊落了。
烏軍從去年7月開始裝備西方援助的F-16開始,這是第一次被俄軍擊落,到底發生了什么?怎么被擊落的?
盡管烏克蘭官方并未公布事發地點和具體情況,但是俄羅斯這邊給出了全過程細節。
按照俄方說法,4月12日,伊凡諾夫駕駛著F-16戰機飛行在蘇梅州上方,對庫爾斯克地區和別爾哥羅德進行火力支持。
F-16戰機在飛行過程中,遭遇到了俄軍空天軍和防空導彈系統攔截,該地區主要的地面防空武器就是S-400陸基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空中有蘇-35S,俄羅斯共計向F-16戰機發射了3枚導彈。
援引俄羅斯飛行員阿列克謝·沃耶沃達的說法,盡管烏軍F-16戰機成功躲過了2枚防空導彈,但最終還是被第3枚S-400防空導彈給擊落,具體的擊落時間是4月12日11點45分。
此前,“保加利亞軍事”網站稱,烏克蘭的F-16戰斗機配備了美制GBU-39小直徑炸彈和JDAM-ER增程型衛星制導炸彈。
這使得烏軍具備了打擊縱深地帶俄軍指揮哨所、后勤供應倉庫和防御工事的能力,同時F-16也可能開始擔負利用機載電子戰設備承擔壓制俄軍防空系統的任務。
這也就意味著F-16暴露在俄軍先進戰斗機和防空系統面前的機會大大增加,而俄軍目前正在調整戰術,前線部署的遠程S-400防空系統開始日益活躍,蘇-35也正在重新部署,以應對烏克蘭的F-16。
然后,咱們再來看看蘇梅州在哪兒。
這地方是在烏克蘭東北部,現在俄軍正在此地爭奪居民點,俄軍在此地附近肯定會部署相應的防空力量,這一點烏軍也必然是心知肚明,所以在使用F-16時一般會采取低空或超低空飛行,以避開俄軍防空雷達。
▲低空飛行的F-16
畢竟要是飛得太高,就很容易被S-400發現,而S-400的旅級91N6遠程警戒雷達,或者營級96L6中程警戒雷達,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很弱,如果沒有40V6M雷達低空補盲的話,F-16還是很有可乘之機的。
▲40V6M雷達
那么,這次俄軍能夠擊落烏軍的F-16,就很有可能采取了“A射B導”的戰術,也就是射擊器A負責發射,導引方B負責給導彈提供指引,類似于接力引導導彈。
在2023年10月份的時候,俄羅斯空天軍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擊落了烏克蘭軍隊大概20架飛機,其中不僅有蘇-24轟炸機,還有十多架米格-29,而取得這番成績的秘訣應該就是他們初步掌握了協同作戰的能力,實現了“A射B導”,從而有效對付低空活動的烏軍戰機。
由于去年一月份的時候,烏克蘭在別爾江斯克的亞速海上空,用“愛國者”PAC-2防空導彈系統擊落過一架俄羅斯的A-50U預警機。
因此,俄羅斯在使用A-50U的時候會比較謹慎,在前線交戰地區使用“A射B導”的話,應該會讓擔負空中值班任務的蘇-35S扮演“A射B導”中的B角色。
這個路子從技術上講,主要就是把S-400防空系統和蘇-35S戰斗機的數據鏈連起來,然后用卡爾曼濾波和時空一致性算法,解決不同傳感器對同一個目標的時空一致性問題。
也就是確保地面雷達看到的目標和戰斗機看到的目標得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位置上,也就是俗稱的“標定”,這樣戰斗機那邊的火控雷達和地面防空系統雷達都能共享目標這些信息,從而由蘇-35S戰斗機引導S-400防空導彈,去打F-16戰斗機。
這回俄軍擊落F-16的過程很有可能是這樣的:制空的蘇-35S通過機載的“雪豹-E”雷達發現了低空飛行的F-16,然后發射了一到兩發R-73空空導彈,但是都被F-16躲過去了。
▲“雪豹-E”雷達
然后,蘇-35S一看也許是導彈射完了,或者距離太遠,就趕緊通過數據鏈把目標信息傳給了附近的S-400防空導彈營。
S-400營的雷達雖然沒有捕住目標,但是有了蘇-35S引導,就發射了一到兩發導彈,先靠蘇-35S繼續引導飛行。
到了飛行末段,導彈主動雷達捕住F-16,最后命中目標,當然了,如果是48N6DM這種導彈的話,那就是蘇-35S一直引導到導彈擊中目標為止。
▲48N6DM導彈
這就是本次俄軍最有可能擊落F-16的戰術,至于俄軍到底是能做到空地共享目標信息的“A射B導”,還是做到共享雷達畫面的協同作戰,這個暫時還說不太準。
F-16作為全世界銷量最好的第4代戰斗機,烏克蘭空軍接收過來是指望掌握制空權的,烏克蘭從2024年開始接收來自西方國家的F-16戰斗機。
根據各國承諾,烏克蘭預計將獲得 95架F-16戰斗機,主要是荷蘭的24架、丹麥的19架、挪威的22架和比利時的30架,目前已接收了三個批次大約三十多架。
烏克蘭飛行員則是在美國去年批準荷蘭、丹麥等國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機后,首批從去年秋天開始出國參與培訓,不過由于時間緊迫,西方國家飛行員需要好幾年時間充分掌握開F-16的技術,烏克蘭飛行員必須得在9個月之內完成“速成班”訓練。
▲據說本次死亡的烏軍飛行員,之前是開蘇25攻擊機的
據西方媒體報道稱,這些戰斗機發射的導彈成功地擊中了80%以上的目標,并擊落了俄羅斯的自殺無人機和從空中、海上和地面發射的巡航導彈。
如果西方國家能夠全部交付承諾提供的飛機,數量確實相當可觀,而對于烏克蘭來說,F-16的真實價值并不是在于其實際攻擊能力,而是它代表的西方持續援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決心”。
但在俄烏前線實際作戰中,卻鮮見F-16的身影,這些F-16大部分時間都隱藏在羅馬尼亞和波蘭訓練,像在波蘭的明斯克馬佐維茨基空軍基地,就駐扎著約16架F-16戰機,羅馬尼亞的費泰什蒂空軍基地也有烏軍的F-16。
就算是參加戰斗,基本上都是在烏克蘭縱深區域內,在防空系統支持下,攔截俄軍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防御性戰斗,從來不敢進入前線與俄軍空天軍爭奪制空權。
究其原因,就是烏軍的F-16根本無法對抗俄軍的整個體系,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如果是最新型號的F-16v的話,應該是有能力對抗蘇-35S的。
可問題是,烏克蘭拿到手的F-16的型號沒什么新的,像荷蘭援助的F-16A/B Block10/15型號,就是80年代生產的第10和第15批次,配備的是APG-66(V)2A 雷達,只能發射AIM-7麻雀中距空空導彈。
▲APG-66 雷達
哪怕是升級以后的F-16A/B MLU戰機,可以達到20-25批次水平了,也只是多了發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能力,跟裝備APG-83主動相控陣雷達F-16V相比,技術至少差一代以上。
而俄羅斯的蘇-35S戰機作為四代半重型戰機,連美國人都沒有期待過F-16能有擊殺蘇-35S的本事,更不用說烏克蘭手頭這些早期型號了。
▲F-16與SU-35的體型對比,兩者不是一個量級
再者說,F-16在美軍的體系下之所以可以大殺四方,是因為它的背后有E-2C“鷹眼”預警機,F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提供支持,而現在,烏軍既沒有預警機,也沒有電子戰飛機。
反倒是前線俄軍有A-50預警機,有大型地面雷達,有作戰半徑350公里的S-400防空導彈,還能用蘇-35S搞“A射B導”。
請問,目標不如俄軍快,不如俄軍遠,空空導彈射程不如俄軍遠,F-16拿什么去跟俄軍爭奪制空權?
去年,剛傳出來烏克蘭要接收F-16的時候,網上不少人說這下俄軍危矣,先進的F-16會吊打俄軍一切戰機,但是七八個月過去了,事實大家也都看到了。
大家之所以關注F-16在俄烏前線的表現,也無非是因為東南小島地區的主力戰機正是F-16,而現在大家也都看到了,F-16并不是什么“滅俄神器”。
現代戰爭也并不是靠一兩種先進武器就能夠扭轉戰局的,想當年納粹德國即便是有了跨時代的Me262噴氣戰斗機也一樣沒能扭轉頹勢,何況是今天烏克蘭手頭并不咋先進的F-16呢?
▲這種對比,與當年的“殲-8槍挑F-22”有啥區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