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豐田、本田、日產這些日本車在泰國的街頭可謂是隨處可見,泰國說是日本在東南亞汽車市場的大本營也不為過,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中國車企也扎堆涌入泰國市場。
伴隨著中國車企的大量涌入,當下泰國顯然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中國車與日本車在市場上的競爭也愈發激烈,這不禁讓人回想起20年前中國摩托車出海的那段“噩夢”。當下類似的情景重現,不禁讓人懷疑:兩國車企激烈博弈之下,中國車企是將重蹈覆轍還是跳出輪回?
摩托車出海的“噩夢”
眾所周知,東南亞地區地形復雜,面積狹小,但是人口規模卻比較龐大,再加上當地的基礎設施相對不夠完善,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這也就導致兩輪交通成為了當地最實用的交通工具。
東南亞國家總人口只有6.9個億,與中國人口相差十倍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2022年其摩托車市場的銷量就能達到全球摩托市場的第三位,由此可見,當地摩托車市場的前景多么光明。
而在諸多東南亞國家中,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泰國都穩居前列,當地的摩托車市場更是多少國家眼里的“香餑餑”。
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已在泰國摩托車市場占據大半壁江山,在此情形下,中國車企想要在泰國分得一杯羹,其難度不言而喻。那么當時的中國摩托車品牌是如何應對的呢?那就是“打價格戰”。
雖說大批的摩托車品牌涌入泰國,但畢竟都是外來品牌,相較之下,當地的人們對日本品牌更熟悉一些,因此當時中國摩托車在當地的市場競爭力很難與日本摩托相比,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摩托車便相繼開始打價格戰。
那時候一輛日本品牌的摩托車差不多在2000美元左右,而當時的中國摩托車價格只有它們的一半,甚至還要更低,雖說在短時間內俘獲了不少泰國消費者,但伴隨著價格惡意競爭的不斷加劇,其背后的隱患也開始暴露出來。
一是質量問題,二是售后問題,這怎么說?
為了打價格戰,不少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甚至不惜使用廉價的零件,這就導致摩托車的質量問題難以保障,還有不少小型摩托車品牌承受不住價格戰背后的經濟壓力,在這期間只能選擇黯然退場,與此同時,那些已經賣出去的摩托車就出現了嚴重的售后問題。
伴隨著諸多隱患的暴露,中國摩托車企業不僅沒能成功搶奪摩托車市場,反而讓日本車企在泰國市場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得到了鞏固。
中日車企的市場爭奪戰
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起,日本車企在東南亞的地位都十分穩固。
雖說期間因為中國車企的惡意價格競爭,短時間內曾被擠到當地市場的邊緣,但不可否認,長期以來日本車企憑借著先發優勢,已經占據了東南亞國家絕大部分汽車市場,甚至在部分國家占據的汽車市場份額基本保持在80%左右。
現在已經過去數十年,伴隨著各國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具備足夠經濟實力的情況下,人們已經不再局限于電動二輪的交通,汽車市場顯然也在不斷擴大。
在過去,倘若你走在泰國的街頭,基本到處都能看到豐田、本田、日產這些日本汽車品牌,而中國汽車品牌在泰國汽車市場占據的份額還不到十分之一。
近些年來,伴隨著全球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國在環保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中國車企再一次齊齊涌入泰國,中國電動汽車顯然已經和日系燃油車展開了一場市場爭奪戰。
據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在泰國銷量最好的十大汽車品牌之中,中國的比亞迪、三菱、上汽名爵、長安等多個汽車紛紛品牌入榜,可見近些年來,中國汽車品牌的名氣已經有顯著提升,如今已經占據了泰國汽車市場的八成左右,可以說是絕對的主導地位。
不過當下燃油車仍是汽車市場的主流,兩者各有優缺,日本燃油車的地位也十分穩固。而隨著中日車企在泰國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當下也要面臨了新的挑戰。
最新數據表明,2024年泰國汽車市場總銷量為57.3萬輛,同比降幅達26.09%,然而同年中國車企在泰產能竟達60萬輛。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還有泰國的電動車需求量,2023年泰國電動車注冊量僅為10萬多輛,而2024年泰國電動車注冊量僅有7萬多,不僅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與汽車年產量也相差數倍。
且不說日本車企的產量,光是看這兩個數據就能看出來,泰國汽車市場已經嚴重飽和,面臨著“供過于求”的情況。這次,中國電動車與日本燃油車又將如何爭個高下,中國車企是將重蹈20年前的覆轍還是跳出輪回?
中國車企如何突圍?
價格戰下沒有贏家,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中日車企顯然不能像20年前一樣,通過價格惡意競爭市場,想要在中日車企競爭中突出重圍,中國車企就要從自身價值入手,改變自身的競爭策略。
任何一個領域,客戶群體對于商品的質量與售后保障都是極其看重的,“賣”很重要,但“賣”之后的服務同樣重要。所以在這一方面中國車企務必要著重關注。畢竟,品牌聲譽受損對任何企業開拓地方市場都極為不利。
與此同時,中國車企也可以加快本土化進程,在賣的同時在當地建廠,一方面可以促進當地人民就業,另一方面呢還可以提高汽車品牌在當地的知名度,對于提高企業競爭力非常有利,當下,已經有7家中國車企在泰國建廠。
不過或許有人會問,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汽車市場頗為龐大,日本也已在泰國深耕多年,中國車企為何獨“鐘情”于泰國呢?
這和泰國的政策支持脫不開關系,早在2021年泰國就計劃在2030年讓“零排放汽車”份額達到汽車總產量的30%,之后的幾年也不斷推出相關的激勵政策,不僅對相關車企減免稅務,對于消費者也有相關補貼,在當地政府的有意支持下,中國電動汽車擴大市場的進程受到了極大的推動。
而且泰國的汽車產業也具備相當雄厚的基礎,全國有10%左右的勞動者從事的都是汽車行業,不論是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還是全球范圍內,泰國汽車市場都名列前茅。
中日車企的泰國之戰,仿佛一場跨越20年的商海輪回。曾經的摩托車價格戰慘痛教訓猶在眼前,如今中國新能源車強勢突圍,但產能過剩的警鐘已敲響——這場較量究竟是歷史重演,還是中國智造的全新篇章?
主要信源
中國這一產品熱銷東南亞,靠什么突圍?——信息服務部2025-03-23
泰國電動汽車協會主席:年產不足萬輛 但千萬別小看泰國電動汽車市場——青瞳視角2025-03-28
亞洲車市|2024年泰國汽車市場57.3萬,同比下降26%——汽車電子設計2025-01-25
泰國:吸引國際投資 深化中泰合作——光明網2025-03-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