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上海舉行發布會,介紹《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有關情況,文件聚焦六個方面、提出了26項工作措施。
從4月3日的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到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院長何萬篷都現場參與。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除了提振信心、穩定預期、改善服務等等之外,26項措施的發布還有一個易被忽視的作用,就是“消除誤會”。
他說:“外界對上海發展民營經濟多多少少有點誤會,以為上海不怎么重視民企。今天的發布會消除了誤會,也為民企開放了場景。上海民營企業數量大,成長不慢,貢獻不小,接下來應該會進入一輪發展的快車道或者上升周期,機會很多。”
何萬篷指出,信心比黃金重要,而構筑信心最重要的是信任。此次的26項措施,體現了政府的信用,向民企傳達了信息,在互信的基礎上提振信心。
民企發展為何選擇上海?在何萬篷看來,上海不一定是民營企業的初創地,但往往能夠成為企業深層次升級發展的地方或是企業出海地。上海企業發展的賽道特色和城市的稟賦優勢深度耦合在一起,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關鍵是找準城市的生態位,“做對的事”。
“上海的強項一是在科創導向,一是在全球化導向。”在此次的26項措施中,何萬篷關注到上海花了大力氣將社會活力轉變為社會生產力,同時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集聚。而在全球化方面,上海的綜合成本優勢一定有利于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布局。
在談到上海政府和民企時,何萬篷都用了“實誠”來形容。民營企業低調、不張揚、埋頭干活,但覆蓋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迭代升級很快。而政府致力于提供兜底性的服務底盤,給企業提供空氣、水、土壤,政策一眼能看明白。
他告訴記者,發布會情真意切、滿懷熱忱,制度供給也干貨滿滿且非常精準,相信接下來能夠發揮作用。
作為企業代表,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夏清梅旁聽了發布會,“今天發布的26條措施,聽下來非常振奮。上海的營商環境非常棒,我們公司長久以來一直在上海發展,從非常小(的企業)一直發展成為現在的上市公司。”
在這些措施中,夏清梅比較關注融資的相關措施。和元生物服務于生物醫療領域,服務的客戶非常需要這種融資渠道,“和元生物目前主要以內需為主的,助力細胞基因治療領域的發展。26條措施可以說是強心針和助推劑,讓我們能夠定下心來做好自己的事兒。”夏清梅同時表示,作為民營企業,也會以企業家的實踐去踐行使命和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