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拾鹽士
日前,民生銀行的一條防詐騙短信引發了廣泛關注,引得業內和網友直呼“太魔幻”!
據多位民生銀行用戶反映,他們收到的官方防詐騙提醒短信中,竟然夾雜著大段未經處理的內部聊天記錄。這些聊天記錄包含了諸如“小寶,上次私銀盡調無法處理,后來是如何解決的?”以及“美姐,外匯數據請復核”等內容,本應是企業微信群內部的溝通內容,卻隨著防詐騙提醒短信群發給了客戶。
而此次事故發生在民生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節點。2024年年報顯示,該行科技投入達62.3億元,同比增長15%,但多項核心指標卻呈現背離。
2024年民生銀行行長王曉永在年報的行長致辭中也曾表示:“過去一年,民生銀行著力強化風險防控,強化智能風控體系建設”。
此外,根據銀保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科技外包風險監管指引》,金融機構對外信息發布需經過“內容生成-合規審核-技術測試-雙人復核-系統發送”五道防線。但這條穿越層層防護的“荒誕短信”,暴露了民生銀行數字化風控體系的重大漏洞以及內控管理上的嚴重問題。
有業內觀點認為,此事顯現出民生銀行技術投入不足與流程管控缺失的雙重惡果——既缺乏智能審核系統攔截異常內容,又缺失人工復核的兜底機制。
從聊天記錄的內容來看,甚至可以推測出銀行內部存在部門間推諉扯皮的現象,最終需要依賴個人關系來解決問題。這種“人治”而非“機制”的管理模式,與民生銀行近年來頻發的內控問題形成了呼應。
2025年以來,民生銀行多次收到監管罰單。企業預警通顯示,僅在2025年前2個月,民生銀行罰單規模就達到達2410.17萬元,位列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名。
2025年1月,民生銀行就收到了千萬級別的巨額罰單。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處罰公示顯示,民生銀行因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占壓財政存款或者資金、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妨礙監管工作等8項違法行為,被中國人民銀行警告,沒收違法所得99.068937萬元,罰款1705.5萬元。
2025年2月,民生銀行泉州分行因多項違規行為被罰款25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警告處分。違規行為涉及貸前調查不盡職、貸后管理不到位;流動資金貸款測算不合理;不良資產處置程序不合規;發放經營性物業貸款不審慎;
2月18日,民生銀行延邊分行再次因為信貸業務違規,貸款三查未盡職,被國家金融監管局延邊分局開出30萬元罰單。
據萬點研究統計,2020年以來,民生銀行千萬級別大額大單累計罰沒金額超過3.5億元,昔日的“小微之王”已然淪為了今天的“罰單之王”。
當下金融強監管時代的到來,決定了合規經營已然成為銀行業發展的關鍵命脈。未來民生銀行若是不能扎牢內控防火墻,長此以往也將對該行業務擴張造成不利影響。
除了內控合規管理,民生銀行的業績也稱不上樂觀。2024年,民生銀行交出了一份近十年以來最差“成績單”,營收凈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資產質量承壓。
年報顯示,民生銀行2024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362.90億元,較2023年下降3.21%;歸母凈利潤為322.96億元,同比下降9.85%;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322.79億元,同比下降9.60%。
2024年,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47%,與2023年的1.48%水平相當。從不良貸款內部結構來看,其中次級類貸款和可疑類貸款的遷徙率在2024年飆升,次級貸款遷徙率從2023年的45.06%快速上升至86.85%,幾乎翻倍,可疑類貸款遷徙率從2023年的46.63%上升至79.02%,達到近三年最高水平。
2024年,民生銀行的個人貸款和墊款的不良貸款總額高達318.2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9.67億元,該部分業務不良貸款率達到1.80%,比上年末上升0.28個百分點。信用卡不良貸款更是重災區:2024年上半年信用卡不良貸款總額156.6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1.33億元;信用卡不良貸款率更是高達3.28%,高于其他所有類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