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鴨綠江作為中朝兩國的界河,見證了中朝兩國友誼。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戰役更是讓中朝兩國的關系更進一步。
鴨綠江自身因為長期的演變與沉積作用,形成了復雜的地貌特征,這也引起了兩國對鴨綠江邊境劃分標準有所不同。而我國曾主動劃分給朝鮮兩個小島。
不過,這兩個小島的劃分,竟為我國后續在鴨綠江出海口問題上帶來不利的影響。
那么,當初我國為何會將這兩個小島劃分給朝鮮?
這兩個島又為何會影響我國在鴨綠江的出海問題?
中朝邊界劃分
朝鮮雖然與我國關系不錯,但也存在邊界劃分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朝鮮便不斷向我國提出邊界談判的請求。
中方對此事也高度重視,朝鮮離我國東北太近了,如果處理不好此事,很容易對我國東北地區造成不利影響。
為此,我國專門派人帶著實地勘測數據參與了談判會議。
雙方在多次談判和協商后,終于在1962年才達成協議,劃定領土分界線。
在長達多年的談判中,中方為維護中朝的良好關系,在多個議題上都做出了妥協與讓步。
在此次邊界劃分過程中中方將薪島、綢緞島劃歸給了朝鮮。
這兩座小島本來屬于中朝邊境,經過多年的談判與協商,我國最終決定將這兩座小島劃給朝鮮,至此明確了兩國在該區域的管轄。
實際上,中朝此次關于邊界的劃定,最主要的就是關于鴨綠江邊界的劃定。
薪島、綢緞島作為鴨綠江最重要的兩大島嶼,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這兩座島嶼明顯與中國大陸的直線距離更近。
然而,在最終的邊界劃定中,它們卻被劃定為朝鮮管轄,雖然在當時維護了中朝兩國友誼,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看來當時就為兩國在出海口的爭議上埋下了隱患。
鴨綠江爭議
朝鮮之所以對鴨綠江情有獨鐘,抓住不放,以至于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不斷提出與中國談判重新劃定鴨綠江的邊界
主要還是因為這條江對朝鮮來說太重要了。
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雖然大部分位于中國境內,但依然有多條支流流到了朝鮮。
中朝兩國對于鴨綠江的邊界劃定標準存在異議。一般情況下,界河以河流中心線為基準,但鴨綠江十分特殊,部分的邊界線并沒有沿著鴨綠江水道延伸,這也導致了劃分方式存在爭議。
清朝政府曾多次派專員到中朝兩國的交界處進行實地勘察,并劃定了邊界線,長白山也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鴨綠江兩岸大部分的島嶼自然也都屬于中國。
但朝鮮對此十分不滿,曾多次要求重新劃分邊界。
但清朝政府卻并未予以理會,畢竟當時的朝鮮不過一個區區藩屬國,根本沒有與清朝政府談判的資格。
朝鮮也只能認下這一劃定方式,然而朝鮮卻并未打算放棄對邊界的劃定,尤其是對鴨綠江島嶼劃分。
時間終于來到了1949年,這讓朝鮮重新看到了希望,將鴨綠江的邊界劃定提上了日程。
十多年的談判與協商,中方決定將薪島和綢緞島劃給朝鮮,僅這兩座島嶼就有1200平方米的面積。
占了這么大便宜的朝鮮,也終于滿意,就此兩國關于鴨綠江的邊界爭端問題才算畫上一個句號。令人遺憾地是,這場爭端以中方的妥協而告終。
歷史教訓
雖然表面上來看,中方不過是讓出了兩個小島,但實際上這兩個小島還是具有一定的戰略價值。
從鴨綠江附近島嶼的形成來看,主要是由于源頭的沖刷帶走了大量的泥沙,當水流到達下游時,由于江面逐漸開闊導致水流流速減慢,泥沙不斷的沉積最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島嶼。
鴨綠江在幾十年前曾經有通航的功能,但隨著西汊道這條重要航道泥沙堆積太過嚴重,最終導致其失去了通航功能。
然而,雖然西汊道失去了其通航價值,但泥沙沉積的同時也誕生了兩個小島,這兩個小島就是薪島和綢緞島。
當年,在劃定兩個小島時,之所以將它們劃給朝鮮也是出于朝鮮長期開墾作為依據。
中方便將這片1200平方米的小島劃給了朝鮮。
誰也沒想到,經過多年的泥沙堆積與水流沖刷,薪島和綢緞島的面積竟然越來越大,這就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由于鴨綠江的出海口逐漸變得狹窄,很難保證在未來我國能繼續擁有鴨綠江出海口。
隨著薪島和綢緞島面積不斷擴大,鴨綠江的出海口或許很快就成為了朝鮮的內河航道。
盡管當前中國還擁有著鴨綠江的航行權,但如果鴨綠江出海口變為朝鮮內航道,意味著朝鮮會完全掌握出海口,到那時我國的邊境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年主動讓給朝鮮這兩座島嶼并非明智之舉。
有人擔心這兩座島嶼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影響中朝兩國的關系。
畢竟,國家的交往以利益為先,沒有利益沖突,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自然順暢而和諧,但如果涉及到利益問題,很難預測未來的兩國關系。
鴨綠江的入海口問題自然成了檢驗中朝兩國關系的試金石。
鴨綠江的局勢或許會變得愈加復雜,當初的決定在當下看來就是歷史的教訓。
不過,從現在的情形來看,中朝因鴨綠江問題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當時中朝劃定邊界時或許沒考慮到這兩座島嶼的面積會越來越大,但以目前的地區和國際形勢來看,西方國家對朝鮮的制裁依然沒有停止。
雖然朝鮮是光腳不怕穿鞋的,但在國際上還是需要有國家支持。
而一直以來,中朝關系始終不錯,即便將來真發生邊境問題,兩國也將會以大局為主,秉持著睦鄰友好的態度,都愿意以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關于島嶼的主權問題。
更重要的是,兩國作為地理接壤的友好鄰居,都能認識到對于邊界問題等復雜問題的協商要比沖突重要得多。
因此,雖然當初的決定是一個歷史教訓,但也并不意味著兩國關系會就此受到嚴重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