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 2020 年版國家標準,新修訂的版本提高了技術要求,熱擴散測試從“著火、爆炸前 5 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修改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
也就是說,所謂的不起火、不爆炸,說的只是測試條件,也就是廠家將電池送檢后進行的一系列測試條件下不起火不爆炸,而不是實際駕駛中遇到的各種不可預測的交通事故!
首先是熱擴散測試,主要是考察電池在單體內短路導致熱失控后的安全防護能力。要求:電池在熱失控后需滿足“不起火、不爆炸”。測試中,電池在試驗環境溫度下需至少觀察2小時,所有監測點的溫度不得超過60℃。需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且報警信號應在觸發單體熱失控后的5分鐘內發出。煙氣不得進入乘員艙,確保乘員安全。
底部撞擊測試主要是考查電池在受到機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要求:使用直徑30mm的撞擊頭以150J能量撞擊電池底部。測試后電池不得出現泄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現象,同時需滿足絕緣電阻要求。
充循環后安全測試主要是評估電池在經歷多次快充循環后的安全性。要求: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測試中電池需滿足“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
無論是熱擴散測試,還是底部撞擊測試或者充循環后安全測試,都是說的特定實驗條件,由廠家將樣品送檢至相關機構進行測試,并不能完全反映實際駕駛情況。比如交通事故發生時對電池包的劇烈擠壓,高速行駛時底盤遇到障礙物劇烈剮蹭等工況,實驗室條件下難以體現。實際上目前很多電動車送檢電池,根據公開的實驗數據來看,其實都能滿足新國標在測試條件下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
該標準首次將“不起火、不爆炸”作為強制性要求,旨在從產品設計端降低電池自燃事故的發生率,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垓標準說的只是測試條件,不是實際駕駛路況!實際駕駛中到底會不會起火,會不會爆炸,仍然需要看汽車廠家的生產制造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