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心理學家陳俊欽先生提出了一個理論:黑羊效應。
黑羊效應指的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其他好人卻坐視不管的詭異現象。
當人人都自危時,你還是原來的你嗎?
這里邊涉及到3類角色,無辜的受害者、無心的加害者、無力的旁觀者。而你我,就是這3類角色中的其中一個。
詳細一點來解釋:
一群原本善良的人(屠夫)無意識地聯合攻擊一個無辜個體(黑羊),而其他旁觀者(白羊)保持冷漠或默許。?
該效應揭示了,善惡在特定環境下的轉化性,強調群體壓力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02
先來捋清楚3類角色的不同之處。
無助的黑羊——受害者。常常什么也沒做,就無辜遭受周圍人群的攻擊。
持刀的屠夫——加害者。不清楚發生了什么事,只覺得跟著大家一起對某個人做某些事很有趣。
冷漠的白羊——旁觀者。目睹部分或全部過程,卻沒采取任何行動。
舉個例子。
你是老實人(黑羊),明明什么都沒有做,可身邊人(屠夫)就是看你不順眼,從而來欺負你。在你受到欺負的時候,沒有人(白羊)會來幫助你。
不論是(屠夫),還是(白羊),他們都覺得,你這個老實人(黑羊)被欺負,就是活該的,因為“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老實人(黑羊)不懂得反抗,所以(屠夫)會更加囂張、肆無忌憚。也由于(白羊)袖手旁觀,所以老實人(黑羊)被欺負慘了。
03
這一點,看看互聯網就知道了。
A是當紅人物,平時也安分守己。網友們對于A,也都是各種贊揚、推崇。
突然有一天,A的某些丑聞(不知真假)被曝光了出來。這個時候,原本贊揚A的網友們,就會變了一副模樣,對A各種指責。
曝光的人,就是上文談到的(屠夫),而各種輿論指責的網友,就是(白羊),至于被曝光的A,就是(黑羊)。
不論A(黑羊)是否做錯,網友們(白羊)都是隨波逐流去指責、批判。至于曝光者(屠夫),也就利用了羊群效應,引導了輿論。
問題就來了,為什么網友們(白羊),會失去分辨事情真偽的理性呢?
因為人性隨波逐流,看到別人說什么,自己也跟著說什么。看到別人罵什么,自己也跟著罵什么,絲毫沒有考慮過事情的前因后果。
這就是典型的“黑羊效應”。
當我們面對巨大的壓力時,通常會把無法自圓其說的問題轉移給相對軟弱的人,從而形成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的"黑羊效應"。
04
如果還不懂,可以結合生活日常來分析。
你是兒媳婦,性格比較軟弱。這個時候,公婆就有可能欺負你,給你臉色看。
由于你忍受不住公婆的欺負,就把這些事兒,曝光在了群聊或者朋友圈當中,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委屈。
而看到這些事兒的親朋好友,非但沒有安慰你,有的人選擇袖手旁觀,有的人選擇落井下石,有的人選擇倒打一耙。讓你愈發氣憤。
愈發勢單力薄的你,也就被公婆瘋狂欺負、報復。因為每個人都在袖手旁觀,甚至混淆是非,所以你的處境會愈發困難。
問題就來了,本來是你被欺負,為什么沒有人會幫你呢?
很簡單,其他人都想著“看大戲”,而沒有想過拯救任何人。哪怕你被欺負死了,別人也只會認為你懦弱,活該被欺負。
可見,受到“黑羊效應”的影響,每個人都是加害者,并不是好人。
05
寫到最后
說得再露骨一點。
今天,有人看你不順眼,拆了你的房子。身邊人看到你被拆了房子,非但沒有同情你,還會覺得你活該被拆了房子,
未來的某一天,那些嘲笑你的人當中,有個人也被拆了房子,那你就會嘲笑他,回旋鏢打到他的頭上了,活該。
這,就形成了“底層互害”的“黑羊效應”局面。
一個無辜的人,被強大的人欺負,身邊人非但沒有幫助無辜的人,還在一旁看戲,甚至嘲笑、落井下石那個無辜的人,導致悲劇發生。
現階段的“網暴”,就是“黑羊效應”的表現。每個人,都成為了加害者。
這種扭曲的現象,值得每個人深思。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