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方宣布拒絕購買波音飛機的消息一出,特朗普那邊立馬“原地爆炸”,不到幾分鐘,直接在社交平臺上連發兩條長文,火力全開。
他先是痛斥中方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高達125%的報復性關稅,稱這讓本就不富裕的美國農民“雪上加霜”;接著又怒斥中方撕毀了原本準備簽下的大批波音訂單,認為這是“背信棄義”,對美企傷害極大。
與此同時,白宮官網悄無聲息地更新了一條聲明:“中國目前面臨對部分美國產品高達245%的關稅。”
稍后,特朗普本人也聲稱,“我們對中國商品加征了高達245%的關稅。”
但值得玩味的是,這個“245%”的說法不僅藏得深,而且表述模棱兩可,給人留下巨大的解讀空間。
波音停擺,美國慌了
最近,美國制造業的心臟地帶最近不太平,沖擊波傳到了全世界。
中國航空公司宣布暫停接收波音飛機,這一決定在美國政商界引起了極大震動。
特朗普迅速在社交媒體上怒斥中國“背棄”了大單,稱這一舉動損害了波音公司利益,指責中國在關鍵時刻撕毀承諾。
波音公司,曾經是美國制造業的驕傲,長期占據中國航空市場的主導地位,幾乎是中國最大的外國飛機供應商。
中國市場對于波音而言,不僅是穩定的收入來源,更是其全球戰略中的關鍵棋子。
隨著中國航空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波音在這個市場的盈利能力和市場份額不斷擴展,成為了美國工業的一大亮點。
而隨著中國的突然改變,波音公司在中國的“黃金時代”似乎戛然而止。
中國暫停接收波音飛機,意味著不僅是波音的訂單受阻,更是美國制造業在中國市場的長期優勢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
這不僅使波音面臨巨大的財務損失,還可能促使中國加大對其他競爭對手的支持,尋求更多的自主技術和替代方案。
對特朗普來說,波音事件更是雪上加霜。
上個月美國政府剛把六代機F-47的研發項目交給波音,指望它能走出困境。
更讓美國不安的是,中國暫停接收波音飛機的同時,國產大飛機C919已經開始批量生產,跟空客的訂單也簽得熱火朝天。
這意味著中國在航空制造領域已經有了自己的本事,不再完全依賴外國供應商。
波音失去的,不僅僅是眼前的訂單,更是未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波音麻煩不斷,從737MAX系列飛機的空難,到各種產品質量問題,波音的聲譽和市場份額都受到了嚴重損害。
中國在737MAX事故后,是全球停飛該機型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直到2023年才逐步恢復運營。
現在中國再次表示拒絕接收波音飛機,無疑給本就風雨飄搖的波音增添了新的壓力。
面對波音危機,白宮的反應顯得笨拙無力。
新聞秘書的強硬表態,更像是掩飾內心的焦慮。
美國財長公開喊話,說什么“越早來找美國談判的國家,好處越多”,這近乎“跳樓大甩賣”的言論,更像是一種無奈的乞求,而不是強國的自信。
還有那關稅數字的游戲,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從145%到245%,不斷飆升的關稅數字,脫離了市場實際,變成了一場毫無意義的數字游戲,就像一個漫天要價的賣家,最終只會嚇跑所有買家。
特朗普一邊對中國強硬,一邊又悄悄地對汽車行業放松關稅,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暴露了美國政府在關稅戰中的進退兩難。
美國國內的反對聲也越來越大,從農民到車企,從科技公司到普通消費者,幾乎所有群體都在為高關稅買單。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口號,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顯得格外諷刺。
關稅戰損害的,不僅是中國的利益,更是美國自身的經濟和民生。
美國政府錯誤地估計了中國市場對美國制造業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任何國家都無法真正獨善其身。
中國的底氣
中美之間的貿易博弈,核心問題在于:究竟是誰更需要誰?白宮反復強調“中國需要賺美國的錢”,這更像是給自己打氣,而不是基于現實的判斷。
現在的中國,已經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從基礎的螺絲釘到尖端的航天器,從日常的口罩到高科技的芯片,中國制造業的版圖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這種全產業鏈優勢,不是美國通過關稅就能輕易撼動的。
另外,中國還有1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這為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以春節黃金周為例,七天消費就能突破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足以讓許多國家的年度消費總額相形見絀。中國經濟的內循環能力,已經不再是過去過度依賴出口的模式。
美國仍然沉迷于貿易逆差的數字游戲中,卻忽視了貿易逆差背后的真正原因。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形成,不是中國“占了美國的便宜”,而是美國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
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是因為物美價廉,而不是被迫為之。
關稅的增加,最終損害的是美國消費者自身的利益。
近期數據顯示,美對華貿易逆差在2023-2024年度有所縮小,但這不是美國貿易政策的勝利,而是全球供應鏈正在悄然重組的反映。
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墨西哥等地。
這種轉移表面上減少了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實際上卻增加了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已明確表示,不會與“舉著大棒的人談生意”。
這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基于實力的自信。
過去,當中國需要從美國購買波音飛機時,美國卻擺出高姿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
現在,中國有能力說不的時候,美國反而著急了。
這種角色的轉變,恰恰揭示了國際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
全球產業鏈的重組已經悄然開始,歐盟、日本、韓國等都在調整與中美的關系,積極尋求多元化的合作。
美國國內物價飛漲的壓力也讓特朗普政府腹背受敵,超市物價上漲,加油站排起長隊,建筑工地因為鋼鐵關稅而停工。
美國民眾只關心自己的錢包,中期選舉臨近,每一個因為關稅而失業的工人,每一個不得不支付更高價格的消費者,都可能成為反對特朗普的一張選票。
對美國而言,每拖延一天,就增加一分“輸不起”的壓力。
而對中國來說,時間是最有力的盟友。
美國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繼續為了面子打一場勝算渺茫的貿易戰,還是找個臺階體面地下臺止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