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武林外傳》導演尚敬的新作《歡樂英雄》在萬眾期待中開播,卻以豆瓣 5.2 分慘淡收場。這不是偶然 —— 自《武林外傳》2006 年首播至今,國產情景喜劇已整整 18 年未誕生現象級作品。當我們在短視頻平臺刷到 “白展堂”“佟湘玉” 的片段時,是否想過:那個曾讓全民守在電視機前捧腹大笑的黃金時代,為何一去不返?
1993 年《我愛我家》的成功,離不開北大才子梁左的天才劇本。這位寫出《虎口遐想》《小偷公司》的相聲大師,將知識分子的敏銳與市井生活的煙火氣熔鑄成劇中 200 多個鮮活角色。劇中賈小凡列出的 “第三者研究課題” 涵蓋吸毒、貪污、同性戀等敏感議題,臺詞尺度放到今天幾乎不可能過審。
我愛我家
而在《武林外傳》中,寧財神用 “借古諷今” 的手法,將現代職場困境、消費主義等議題藏進江湖故事。錢夫人被 “打得滿天飛” 的名場面,僅用幾句臺詞就讓觀眾腦補出武俠大片的荒誕感。這種 “語言的狂歡”,需要編劇對生活的深刻洞察與文字功底。
武林外傳
但如今,編劇行業正經歷 “劣幣驅逐良幣”。早期情景喜劇編劇地位極高,《我愛我家》總編劇梁左的薪資是主演宋丹丹的 2-3 倍,而 2024 年國家廣電總局報告顯示,喜劇編劇平均月薪僅 11.8K,1-3 年經驗者甚至不足 6K。
更致命的是,資本介入導致劇本淪為 “流水線產品”。某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編劇團隊 7 天要出一集,全靠網絡熱梗堆砌,根本沒時間打磨人物。”
這種創作環境下,即便《破事精英》導演韋正試圖用職場現實議題喚醒觀眾,也因 “不夠商業化” 未能復制《武林外傳》的全民熱度。
情景喜劇的衰落,本質是創作自由與商業邏輯的碰撞。1993 年《我愛我家》試播 6 集后,因 “影射退休干部” 被投訴下架,輾轉河北衛視才得以播完。
2003 年《向陽理發店》因 “諷刺特定年代” 被禁,導演至今找不到原片。尚敬在采訪中坦言:“《武林外傳》若不是古裝,很多臺詞根本過不了審。”這種創作困境在 2025 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的《國產電視劇片審查服務指南》中進一步固化 ——審查標準明確要求 “不得擾亂社會秩序”“不得危害社會公德”,直接限制了喜劇的諷刺空間。
破事精英
資本則用腳投票。早期《我愛我家》投資方獲得 10 倍收益,但如今平臺收購情景喜劇按成本定價,而非收視率。
某視頻平臺負責人透露:“一部情景喜劇成本 3000 萬,賣給電視臺只能收回 2000 萬,還不如投給甜寵劇。”這種惡性循環下,即便《破事精英》憑借 “打工人共鳴” 在豆瓣斬獲 8.2 分,也難以吸引資本持續投入。
2025 年數據顯示,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 10.4 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 156 分鐘,而微短劇用戶半年增長率高達 14.8%。
當觀眾習慣了 15 秒一個笑點的 “刺激投喂”,長達 40 分鐘的情景喜劇顯得 “節奏太慢”。某數據平臺調研顯示,當下時代觀眾觀看情景喜劇時,67% 會選擇 “跳著看” 或 “只看 cut 片段”。
更微妙的是,觀眾的道德標準正在重塑喜劇生態。《武林外傳》中 “郭芙蓉暴打秀才” 的橋段,如今被批 “物化女性”;《家有兒女》里劉星的 “叛逆”,被指責 “缺乏家教”。
這種 “道德敏感” 迫使編劇自我閹割 —— 某編劇苦笑:“現在寫角色必須完美無缺,否則彈幕能把你罵退圈。”
2024 年,《破事精英》第二季用 “元宇宙”“AI 裁員” 等議題試圖喚醒觀眾,但終究難復當年盛況。情景喜劇的衰落,是創作自由與商業邏輯的博弈,是長視頻與短視頻的代際更替,更是一個時代集體記憶的消逝。
當我們在《武林外傳》中看到 1993 年的北京申奧、張國榮熱潮,在《我愛我家》中窺見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百態,那些被精心設計的笑點背后,藏著對時代最真誠的凝視。
脫口秀
或許,情景喜劇從未消失,它只是換了個模樣 —— 在脫口秀的犀利吐槽里,在短視頻的荒誕反轉中,在《破事精英》的職場寓言中。正如《武林外傳》的片尾曲所唱:“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當幽默成為禁忌,笑聲便成了奢侈品。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懷念那個能在電視機前笑出眼淚的黃金時代。
“情景喜劇的消亡,不是幽默的終結,
而是一個時代集體表達的失語。”
【文本來源@動動槍DongDongGun的視頻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