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為加強同學們對《紅樓夢》的理解與體會,深刻感悟其中主旨內涵,高一年級、23級1+3和0.5+3的全體同學前往河北廊坊,參觀“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享受“一城一幻境,一夢入紅樓”的文化盛宴。
同學們首先欣賞了戲劇《有還無》。這場以“太虛幻境”為靈感內核的演出,以先鋒的舞臺語言,使同學們在虛實交錯的鏡像中,窺見紅樓女兒自我與命運的博弈。當?shù)窕鹃T徐徐開啟,金陵十三釵從水幕中浮現(xiàn),她們的身影被水面折射成無數(shù)碎片,隨水波蕩漾又消散,將“命定”與“無?!钡霓q證演繹得淋漓盡致。最令人動容的是貫穿戲劇始末的“詰問”。當曹雪芹沉聲詢問紅樓緣分是真是假,當眾金釵齊聲質問結局是否再難改變,聲浪如潮水般沖擊劇場四壁。此刻,臺上的發(fā)問者與臺下的觀戲者構成互文,同學們似乎切實曾踏足大觀園一覽這興衰的故事。
走出有還無劇場,飽餐一頓后,同學們開始在戲劇幻城各地漫步游覽。四月已至,春色悄然裝點了夢幻之城。嫩綠色的新芽映襯著各色的亭臺樓閣,一幅幅富有詩意的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藍天之下,紅墻瓦黛間,伴隨著縈繞在耳畔的紅樓夢經典旋律,同學們在各個經典的布景地打卡拍照。穿梭于曲折的石徑間,白墻上鐫刻的一段段經典的紅樓夢文字闖入同學們的眼簾。我們宛若置身于書本,見證了200多年前賈家的興衰,感悟了那纏綿又真摯的紅樓之情。整體參觀過后,同學們懷揣著對紅樓夢的無限熱情開始了下午的觀演。
戲劇《只有紅樓夢》從讀者的自我介紹開始。從最初的抄本文人到現(xiàn)代高中教室的學生。從文學創(chuàng)作者到普通的外賣小哥。紅樓夢如同一股清泉注入了他們的生活,或在閑暇之余用其恢弘的文字填補內心的空虛,或在迷茫之時用其深沉的哲理撥開人生的迷霧。燈光變幻,舞臺升降,紅樓夢中的人物脫離了書本的桎梏,來到我們身邊。拂袖起舞,她們用舞蹈演繹那些綻放的歲月和困頓的過往。人生軌跡盤繞折疊在一起,也就描繪出了大觀園無數(shù)的故事。只有紅樓夢,寫盡了人世繁華,讓我們穿越時空見證榮寧二府的富貴奢華。只有紅樓夢,寫盡了命運多舛,讓我們手捧書卷哀嘆人物故事的跌宕起伏。一把荒唐言,滿紙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只有紅樓夢,穿越270年的古今,將今天的我們過去的他們與未來的無數(shù)讀者聯(lián)系在一起,共解其中味。
浮生若夢,紅樓一瞬。穿行于紅樓夢戲劇幻城,一路從“真亦假”劇場的虛實交錯,到“只有紅樓夢”的心靈共鳴,每一幕都在重新詮釋《紅樓夢》的永恒魅力。身為觀眾且同為學習者的我們,在這次活動中不僅陶冶了文化藝術情操,亦更深入紅樓,與千萬戲中人感同身受,對《紅樓夢》中暗藏的眾多密碼有了進一步的解讀與體會。
學生感想
高一1+3 (2)班曹淅然
河北素有“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美譽。值此清明節(jié)前夕,高一全體師生來到河北廊坊“只有紅樓夢.戲夢幻城”,體驗一場紅樓大夢。景區(qū)內傳統(tǒng)現(xiàn)代相映成趣。大觀園的亭臺樓閣、廊舫軒榭紛紛呈現(xiàn),掩映錯落的劇院。
劇院精心編排了《紅樓夢》主題的戲劇,其中“有還無”劇場的表演令人難忘:一排沉重的木門擋住觀眾的視線和其后的水天幻境。一方幾案,一點明燈,曹雪芹再次帶我們游覽太虛幻境。他推敲著角色的命運、性格和言行,于是晴雯掀開錦繡的門簾,林黛玉的眼淚化作落雨,紙上假人的生平被臺上的漣漪捉弄,座下觀眾的心情一樣起伏。演員似夢非夢地問道:“世上真有紅樓夢嗎?”紅樓不存在,然而《紅樓夢》真的是傳世經典,必讀書目。
高一1+3(3)班 殷宇遙
乍暖還寒時候,踏著歡聲笑語,我們走入了紅樓夢的世界。踏入其中,一連12道大門一字排開。宛如書中那12個道倩影在迎接我們。兩部演出更是我記憶猶新?;ㄖx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清明遞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明明是早在第五回就既定的命運,卻仍令我們牽掛。當曹雪芹先生對著各金釵念出他們的判詞時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在于書中的世界。又置身劇外,站在他們的結局,縱觀他們的一生。我既感嘆曹先生的生花妙筆,又震驚于演員們的生動演繹。樂曲戛然而止,演出也隨之結束,同學們卻久久沉浸其中,回味無窮。這次體驗使一個個原本死氣沉沉的文字躍然于紙上,也令我對紅樓夢的理解更進一步于書籍中明理 于生活中實踐,可謂不虛此行。
高一(1)班 李京陽
“一城一幻境,一門一塵心”。一步入城中,便能看到書中詞句如讖語一般刻在曲折回廊間。垂花門洞后的《好了歌》,青磚黛瓦上十二釵的判詞與紅墻上斑駁的書影…恍惚間,我竟分不清是置身大觀園,還是跌入了太虛幻境的讖語中。
上午我們觀看了《有還無》水幕劇。它將《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搬進現(xiàn)實。我們坐在臺下以曹雪芹的視角重新閱覽了一遍《紅樓夢》,36扇高門后,十二釵的身影在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她們逐次上前向曹雪芹詰問自己的命運與結局,發(fā)出對自己命運的喟嘆。隨著戲劇的演繹,我們參悟書中人物的宿命與輪回,體味賈府繁華背后的虛空與真實,那些被世人視為"假語村言"的情念,在文學永恒中獲得了永恒的生命。正如劇中所說,曹雪芹讓十二釵“在紙上命短,在人間情長”。
下午我們觀看了《只有紅樓夢》。劇中,我看到自古至今無數(shù)人第一次翻閱紅樓夢,自此與與紅樓結了緣,更有人將《紅樓夢》作為一生的陪伴與救贖。紅樓夢在舞臺上不斷的輪回翻轉,曹雪芹在紙上揮灑筆墨鑄就經典,十二釵從書里走來,去永恒之境,去前生與來世。身處劇場之中,目睹這一場場如夢如幻的演繹,我深深震撼于經典跨越時空的魅力。原來,《紅樓夢》不僅僅是案頭的一部古籍,更是一把鑰匙,讓不同時代的人觸摸到那個繁華又悲涼的世界。
此次研學之行,使得我以更多更新穎的視角重新看到了《紅樓夢》,激發(fā)了我對紅學的興趣,拿起手中的書去探索書中的世界,體味書中時隱時現(xiàn)的哲思與忽明忽暗的寓言。紅樓夢從未遠去,它早已化作文化基因永遠流淌在我們的血脈當中。
高一(2)班 丁一然
踏入《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到某種無形的界限。高聳的仿古建筑、精心設計的亭臺樓閣……一切都在竭力營造一個“真實”的紅樓世界。
我很喜歡“有還無”劇場。
尤其是其對“水”這一意象的運用堪稱神來之筆。表演區(qū)域的地面實為一個巨大的水鏡,演員行走其間腳步激起漣漪。當演繹"黛玉葬花"場景時,無數(shù)花瓣飄落水面,與倒影共同構成一幅流動的畫卷;而展現(xiàn)“太虛幻境”時,整個水面突然升起成為投影幕布,十二釵的判詞以光影形式浮現(xiàn)又消散。這不禁讓我想到《紅樓夢》的核心隱喻——人生如鏡中花、水中月,看似真切卻觸不可及?!爸挥屑t樓夢”劇場給我印象深刻一句話是“書在哪里?書在手里?!钡降兹绾文苷嬲x懂《紅樓夢》,或許我無法領會到曹雪芹所表達的全部內容去,但若要理解這本書必須要親自讀一讀,才會有自己的體會,可能每讀一遍還會有不同的收獲。我想這是書存在的意義,也是閱讀的意義。
高一(3)班 王雅容
踏入河北廊坊的“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仿佛推開了一扇通往文學與歷史交織的時空之門。這座以《紅樓夢》為核心打造的沉浸式戲劇之城,將古典美學與現(xiàn)代藝術完美融合,讓我們在虛實交錯的場景中,完成了一場跨越百年的文化之旅。
在劇場體驗中,《有還無》通過曹雪芹與書中角色的跨時空對話,展現(xiàn)了人物命運的宿命感,寶玉、黛玉、王熙鳳等角色在聲光電交織的舞臺上鮮活重現(xiàn),讓人直觀感受到書中“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深意。
幻城的108個情景園林不僅是藝術設計的表現(xiàn),更是理解原著細節(jié)的“立體教材”。例如“無?!蓖さ暮诎自O計呼應了書中“福禍相依”的哲學;藤蘿纏繞的蘅蕪苑還原了寶釵居所的冷香意境。同學們在自由探索中,通過場景細節(jié)自發(fā)討論人物命運,比如看到“花?!边z址時,同學們自然的聯(lián)想到黛玉葬花的凄美,引發(fā)了同學們對書中角色歸宿的深思。
離園時回望那16扇巍峨的“中國門”,意識到,《紅樓夢》已悄然化作滋養(yǎng)心靈的甘露。這座幻城,似大觀園在現(xiàn)代的重生,讓經典在沉浸式體驗中煥發(fā)永恒的生命力。
高一(4)班 鄒蕙兒
燈光暗下的那一剎那,曹先生的渾厚聲音便在耳邊響起。金陵十二釵、副釵、又副釵的女子接連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光鮮亮麗的色彩和昏沉的幕后形成強烈對比,正如她們前半段的人生和那么沒落倉促的結尾。她們聽到自己悲慘的命運后或是憤怒,或是傷心,對這個無比浪漫的大觀園最后被滿門抄家,終歸于幻境的命運心有不甘。無所畏懼的靈魂反抗著悲劇的時代,書寫著世間最動人的風花雪月。
扼住個人悲劇的從來不是曹雪芹的筆。我沉浸在和她們的對話里,仿佛這個世界真實存在太虛幻境,而那些女兒們也不再是永存于文字間隙的靈魂,而是鮮活的生命。她們反抗,她們不公的吶喊著,訴訟著,批判著曹雪芹下筆太重。襲人哭著跑走,質問著:“為什么我和二爺無緣呢......”
但是,我反復思考,真的是曹先生的筆嗎?還是封建社會束縛的金絲線?在廟堂之上的皇帝一個人的行為,竟然在無形之中觸發(fā)了這么多慘案和悲劇,有被丈夫虐殺致死的迎春,有因為皇帝摸爬打滾一生的元春,有生前心已碎卻匆匆草席裹尸的熙鳳。我想,掌握命運的的表層只是太虛幻境里的薄命簿,實際上是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控制著他和她,有強制的讀四書五經考科舉,也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惡意曲解。她們才華橫溢,性情獨特,怎么可能沒有自己的凌云壯志?又怎么可能實現(xiàn)呢?所以,扼住她們命運的從來不是作家手下的筆,而是固化的思想和癌變的禮教,是那過去的封建制度。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能支配我的人生,但我相信我自己手中的力量。新時代的紅旗將過去的大山推倒,那光明和理想便在未來等著我們。我無比感激新時代給予我們的機會而不是悲劇,讓我們的未來不會是“千里東風一夢遙”,而是乘著“扶搖直上九萬里”光明。
高一(5)班 李思源
進廊坊紅樓·夢幻劇院的穹頂之下,仿佛踏入一場被重新編織的時空幻境。這座以《紅樓夢》為藍本打造的沉浸式劇場,用科技與藝術交織的絲線,將古典文學的精魂繡入當代人的精神肌理。當帷幕升起時,我才驚覺:原來大觀園的嘆息與霓虹時代的回響,竟能在同一方舞臺共振。
這座劇場最動人的,不是用科技復刻了雕梁畫棟,而是讓每個穿梭其間的靈魂都成了時空旅人。其中對于劇目的編排堪稱絕妙:恰到好處的meta元素運用,第四面墻被打破,來自百年前曹學芹的一聲聲疑問穿透靈魂,仿佛我們就在此時此刻與他心意相通,大觀園里的千紅也來到我們身邊一般,配上頂級的燈光運用將所有感官同時調動,無疑是一場極致的視聽盛宴。
今日的參觀令我再次對《紅樓夢》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也讓我們意識到,經典從不是塵封的標本,而是永遠鮮活的鏡像,映照著每個時代的精神胎記。
高一(6)班 顧晨曦
走進廊坊紅樓戲劇幻城,時空仿佛瞬間交錯,曹雪芹筆下的世界在眼前徐徐展開。這不僅是一場戲劇的盛宴,更是一次靈魂的漫游。
《紅樓夢》描繪了世間萬象,而廊坊的戲劇將其精髓完美呈現(xiàn)。賈寶玉的叛逆與純真,林黛玉的敏感與才情,薛寶釵的聰慧與大度,都在演員們的表演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舞臺燈光明暗交替之間,給人以虛實交織之感?!凹僮髡鏁r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大觀園的繁華仿佛夢幻泡影,美好卻又轉瞬即逝。演出結束在一片寂靜之中,我們仍沉浸于角色的恩怨情仇,奈何人生如戲劇般匆匆,緣起緣落,夢醒之時大徹大悟卻早已物是人非。
這或許就是《紅樓夢》的魅力,它既能讓人沉醉于古典的詩意,又能引發(fā)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這不僅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文化的浸潤,一次靈魂的對話。
高一(7)班張安琪
這次年級活動來到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完成了一場穿越二百年的對話,讓書本上《紅樓夢》有了溫度。
我穿過十六扇門,踏入幻城,青瓦白墻,朱門綺戶,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盡顯千年沉淀出的獨特東方美,訴說著往昔舊事。
來到《有還無》劇場,整個劇場布置古樸典雅,可謂“一屋一幻境”。開篇以作者曹學芹為第一視角,引我們入夢。戲里通過判詞,訴說著十二金釵各不相同的命運,當十二金釵走出木門走到作者身邊,不僅是作者與金釵的交流更是作者穿越百年與我們的交流。戲里,林黛玉和賈寶玉,在水面之上,于水幕之下互訴衷腸,賈寶玉一句“林妹妹,你怎么又哭了?”就足以讓人感慨宿命的不可逆轉,水幕一層層落下,就像林黛玉那永遠流不完的淚。大戲落幕,三十六道木門關上,一時竟難以分辨哪里是太虛幻境哪里是現(xiàn)實,真是應了那句無數(shù)次出現(xiàn)的畫面臺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們完成了一次對于傳統(tǒng)文化深度的探尋。戲劇城以創(chuàng)新的戲劇形式,讓古老的《紅樓夢》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愛這部經典之作,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