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熱情,并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度的。
年輕的時候,可能熱情似火,看到誰都想社交一番,加個聯系方式。
到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的時候,心態變了,對于社交的態度也變了,從之前的熱情似火,到如今的冷漠不在乎。
就拿人情世故來說,年輕人往往樂此不疲,而有經驗的老江湖,早已內心厭惡。擅長人情世故,跟喜歡人情世故,這是兩回事。
人越老,越是討厭社交、人情世故,說明了這幾種心態。
心態一:被傷害過,看透了人性的真相。
真正的老師,并不是父母、學校,而是生活。
在生活的毒打下,就算是再怎么腦子遲鈍的人,都會看透世道、人心的真相。
一開始,沒有被生活毒打過,我們會覺得,人性本善,可以跟別人真心換真心。
諷刺的是,我們的真心,并沒有換來別人的真心,反而換來了別人的欺負、傷害、辜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被辜負一次,還會心存僥幸??扇绻还钾搩纱?、三次、四次……無數次,那我們就會幡然醒悟,原來人性如此復雜難測。
幼稚的人,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成熟的人,在看透人性的真相后,只會默默遠離,回歸到一個人的生活。沒有勾心斗角,只有安然靜好。
心態二:斷舍離,遠離麻煩、無意義的社交。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你當下的社交、朋友、人脈,究竟能不能帶給你益處?
有益處,說明這些社交、朋友、人脈是有意義的。反之,沒有益處,說明這一切不過是累贅罷了,最好斷舍離。
什么是斷舍離?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清除人生里邊的雜物、垃圾、包袱。
假設,我跟這人已經分道揚鑣了,沒有任何的聯系了,那我就沒必要在乎跟他的關系了,只需要默默刪除。
也許,你刪了別人,別人也不知道你刪了他。
特別是在這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發淡薄,淡薄到連朋友圈的點贊之交都不如。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切都需要講意義的。這標準就是,能不能給自己帶來益處。
心態三:逐漸明白,人情世故只是自我折磨。
某乎上有一個說法,所謂人情世故,就是暫時滿足別人,以此來給自己換來利益。
本質上,就是“你來我往”。比如說,我尊重你,你也尊重我,大家都保持明面上的面子情分。
至于什么更大的“利益”,基本不會發生在普通人的身上。原因很簡單,普通人層次有限,無法交往到更高階層的人脈。
有一位老江湖說過:如果你是做官的,做生意的,那你肯定要練就人情世故的本事。可如果你并非做官,也并非做生意,那人情世故對你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
普通人的人情世故,就是你拼命討好他,他也客客氣氣說幾句好話,到頭來雙方都尷尬,且浪費時間。
既然如此,就沒必要把心思都放在人情世故上了。喜歡,就試試。不喜歡,就算了吧。
心態四:享受一個人的簡單,摒棄一群人的復雜。
人這種生物,其實很矛盾,既活得復雜,又無比向往簡單。
復雜在于,天天戴著面具做人,你欺騙我,我也欺騙你,大家都是面具俠,以及“騙客”。
裝久了,騙久了,你也累,我也累。
向往簡單在于,人人都知道簡單而活的快樂。例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就涉及到一個“閾值”的問題。
沒有達到社交的閾值,就會向往社交。一旦達到社交的閾值,就會遠離社交,傾向于一個人獨處。
我想,這就是時光帶給人的感悟和改變吧。感悟,是因為時光的磨礪。改變,是吃一塹長一智后的逐漸醒悟。
這里邊,沒有對錯,只有是否適合。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