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英國外交大臣拉米13日表示,他對一名英國議員被拒絕入境香港“深表關切”,并表示將緊急與中國政府交涉。對于上述消息,在4月14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應外媒記者“外交部能否說明這名議員被拒絕入境的原因或提供更多細節?中方對英方關切有何回應?”的提問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已就此作出表態,我想強調入境事務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事,香港特區政府有權按照相關的法律和政策處理入境的個案。
香港(資料圖)
英國自由民主黨下議員賀候絲(Wera Hobhouse)上周與丈夫前往香港希望看望剛出生的孫子時,在機場被香港方面拒絕入境,并于約5小時后被遣返回國。
有關方面沒有對拒絕她入境的原因給出直接解釋。她的丈夫則“很快就進入了香港”。
據了解,賀候絲是所謂“對中政策跨國議會練盟”(IPAC)的成員,致力于推動所謂民主國家在貿易、安全和“人權”等議題上對中國采取強硬政策。賀候絲本人亦曾對中國有過多種無中生有的所謂“批評”。
韋拉·霍布豪斯,成為自1997年7月1日香港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以來,首位在抵達香港時被拒絕入境的議員。讓其在英國乃至西方世界上了熱搜,至少在西方世界提高了這位65歲女人的知名度,卻是不光彩的被中國香港特區海關拒絕入境。韋拉·霍布豪斯,聲稱自己只是單純的探親,但鑒于她所屬的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 ,長期以來所持的反華立場,以及她本人可能存在的相關政治行為,香港有關部門做出拒絕其入境的決定,就是基于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社會穩定的考慮。
英國議會大廈(資料圖)
這場鬧劇背后,折射出西方政客的虛偽本質。他們一邊享受著中國市場的紅利,一邊卻在政治舞臺上抹黑中國。霍布豪斯的兒子在香港從事金融行業,其家族企業長期與內地有貿易往來,這種"反華撈金兩不誤"的套路早已被看穿。而香港市民的態度更是鮮明:有網民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霍布豪斯兒子公司的信息,直言"賺著中國人的錢還罵中國,這種人就該滾遠點"。霍布豪斯的遭遇再次證明,香港不是某些人可以任意撒野的"法外之地"。
與此同時,中國國防部近日發布消息稱,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上將參謀長劉振立9日同來華訪問的英國國防參謀長拉達金舉行會談。據英國媒體報道,這是英國軍隊最高軍事首長十年來首次訪問中國。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11日表示,拉達金訪華既是中英關系改善的結果,也是中英關系進一步向好發展的信號。
據中國國防部消息,雙方就兩國兩軍關系、國際地區形勢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就加強兩軍交流合作進行溝通。
分析認為,工黨政府正試圖復制法國、德國的對華合作模式,通過金融、綠色能源等優勢領域重建經濟紐帶,這與財政大臣里夫斯年初訪華達成的69項成果形成政策延續 。雙線訪問背后,是英國外交戰略的深刻轉向。自斯塔默政府上臺,英國已派出外交、財政、貿易、國防四大核心部門高官訪華,頻率與規格遠超保守黨時期。這種轉變既源于國內經濟壓力——受脫歐、疫情及能源危機拖累,英國2024年GDP增長率僅0.3%,亟需中國市場注入活力;也折射出對國際格局的重新評估。
碼頭貨運(資料圖)
說到底,英國還是有點看不清形勢。現在這世界,早就不是以前那個美國一家獨大的時代了。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來說是一個機遇,而不是威脅。英國如果能認清這一點,跟中國好好合作,肯定能互利共贏。可要是老抱著冷戰思維不放,非要跟在美國后面跟中國對著干,那最后吃虧的肯定還是自己。中國有句老話,叫“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英國想在中美之間兩頭都討好,最后很可能兩頭都落空。與其這樣,還不如踏踏實實地跟中國合作,一起發展經濟,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