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近日,美團與京東在外賣市場的交鋒愈演愈烈。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公開嘲諷京東外賣“狗急跳墻”,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則以“不打口水仗”回應,強調競爭應聚焦社會價值而非輿論戰。這場高管間的隔空喊話,實則折射出兩大巨頭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戰略卡位——京東以“0傭金+品質外賣”撬動美團壟斷,美團則以“閃購獨立品牌+千億補貼”鞏固護城河,雙方在供應鏈、配送效率、商家生態上的博弈,正倒逼行業走向更深層次的變革。
京東的入局被視作對美團腹地的“精準打擊”。2025年初,京東宣布全年免傭金招募“品質堂食商家”,直指美團長期被詬病的高傭金痛點,并通過達達集團的配送網絡實現“最快9分鐘送達”,試圖以差異化服務搶占用戶心智。
而美團的反擊則更具系統性:閃購業務獨立運營,非餐飲日訂單突破1800萬單,并推出千億餐飲補貼計劃,強化“30分鐘萬物到家”的生態閉環。這場競爭早已超越外賣范疇,京東試圖以高頻外賣帶動低頻高毛利的3C數碼即時零售,而美團則依托餐飲流量向全品類滲透,雙方在用戶習慣、數據復用、履約網絡上的爭奪,實則是“生活節奏控制權”的終極較量。
美團的戰略核心仍是“效率至上”。750萬騎手、閃電倉模式與AI調度算法構成其護城河,通過規模效應攤薄成本,但高傭金與騎手社保問題長期引發爭議。京東則打出“道德牌”:為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強調食品安全與商家權益,試圖以社會責任重構競爭規則。這種分化背后是商業基因的差異——美團起家于高頻剛需的外賣,追求極致的流量轉化;京東依托物流基建,試圖以品質與信任重塑消費心智。
巨頭的廝殺客觀上推動行業升級。美團被迫將傭金率從15%-25%降至6%-8%,并加速AI路徑規劃技術研發;京東則投入百億補貼拉低配送費,同時推進無人車商用。對中小商家而言,多平臺入駐降低了流量依賴,但亦面臨“補貼退潮后是否重蹈傭金覆轍”的隱憂。消費者成為短期最大受益者,既能享受低價,又能獲得“半小時達”的極致體驗,但長期來看,市場格局的集中化可能削弱選擇權。
即時零售的終局并非“你死我活”,而是生態價值的重構。美團需平衡效率與勞動者權益,京東則要突破低頻流量瓶頸,雙方最終可能走向“競合”——美團依托內容生態強化用戶粘性,京東借物流優勢拓展服務邊界。行業競爭應回歸法治框架,例如隱私數據使用、騎手勞動保障等議題需更明確的規范。
有人認為,不是劉強東硬剛王興,是行業的發展必然會出現其他競爭對手,即使劉強東不入局,也可能會有其他投資人入局。目前美團、餓了么占壟斷地位,抽傭越來越高,騎手和商家的生存空間不斷在壓縮,消費者也不滿外賣品質良莠不齊,這個時候就給了其他投資者入局的機會。
無論勝負,這場戰爭已重新定義商業邏輯。美團的“閃電倉”與京東的“小時購”共同推動供應鏈數字化;無人配送、無人機等技術加速落地,或將人力成本轉化為創新動能。而真正的勝者,或許是能兼顧“30分鐘達”的效率與“安心即得”的信任,在算法中注入人性溫度的企業。當王興與劉強東的棋盤不斷擴大,商業文明的演進已悄然超越了個體輸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