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中國的稀土管制,特朗普想繞開聯合國深海采礦,目前存在三大難題。
據觀察者網報道,在放出奪下格陵蘭島豪言,并與烏克蘭談判礦產協議,以及動用緊急戰時權力提高關鍵礦物產量后,美國特朗普政府又把算盤打到了深海礦藏上。
近日,外媒消息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項行政令,以允許美國大量“囤積”太平洋海底的金屬資源,并將其添加到現有的聯邦原油和金屬戰略儲備。
美方這么做的目的,是“對抗”中國在電池金屬和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然而很多人擔憂,美方此舉可能引發法律糾紛。
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多數海底,都存在多金屬結核。這種結核在海水的高壓作用下,歷經百萬年形成。也被認為是海底分布最廣、儲量最大的金屬資源。
報道稱,這些海底礦石能提煉出多種稀土礦物成分,他們可以用于電動汽車和軍工產業。美國政府如今打它們的算盤,就是為了在今后的中美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因為就目前現在稀土資源來看,無論是原材料還是開發技術,美國都高度依賴中國。一旦中國哪天卡了美國的“脖子”,限制稀有金屬出口,美國只能扼腕哀嘆。
實際上,中國對于稀土出口管制已經開始。日前,針對美國關稅霸凌行徑,中方宣布對7種稀土物項采取出口管制措施。美國今天吃的苦頭,實際上都是在自作自受。而對于特朗普想囤積深海金屬這一異想天開的想法,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首先,美國國內對此事反對聲一片。有美國專家指出,深海采礦將對海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是陸地采礦的數十倍。我們知道,美國的“環保組織”是出了名的多,也是出了名的“瘋狂”。在美國,連回收一顆衛星都要受到環保組織的嚴查,遭到環保人士的抗議和反對,更別說去深海采礦了。如果該行動被批準,必將遭到內部輿論的反噬,從而引發社會動蕩。
其次,是美國自己的能力問題。一方面,在數千米的深海作業,所用到的設備,所消耗的資金都是巨量的。特別是美國這種制造業衰退,用人成本高昂的國家,前期投入將是一個巨大數額。另外,就算美國深海采礦成功,而美國對于稀土的開發利用也是一個難題,美國目前急缺這方面的技術。因此綜合來看,特朗普政府如果要強推深海采礦項目,最終付出的成本可能會遠高于進口。
最后,是來自來聯合國的壓力。早在今年3月份,美國就提出了這個想法,打算繞過聯合國的審查程序,在國際水域采礦。然而當時,美國的這一想法遭到了聯合國的強烈反對。
聯合國分支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嚴厲警告稱,所有勘探和開采活動,都必須經過ISA的監管。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不僅涉嫌違反國際法,還會直接破壞多邊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平利用海洋和集體治理框架。因此,如果特朗普強行推動深海采礦,必將遭到聯合國的阻止。同時,美國還將面臨世界各國的指責和施壓。
從這件事情上,再次反映出特朗普“想一出是一出”的行事風格,同時暴露出美國本屆政府的不專業、不靠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