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出血了!”凌晨3點,孕31周的李女士被緊急推進手術室——完全性前置胎盤引發大出血,血浸透產褥墊,胎心驟降……在感慨生命來之不易時,更想讓大家知道,除了前置胎盤,形態結構發育異常的胎盤也可能同樣危險。
胎盤也是產檢中非常關注的一項,胎盤介于胎兒與母體之間,是維持胎兒生長發育的重要器官,具有物質交換、防御、合成及免疫等功能,正常胎盤是呈圓形或橢圓形,臍帶附著于胎盤胎兒面,在邊緣與中央之間。但由于胎盤位置、形態、結構上的變化,孕期我們需要關注和對癥處理的方案也有所不同。有關的疑問與擔憂也是層出不窮:胎盤低置需要臥床休息嗎?胎盤低置長的回去嗎?前置胎盤能不能順產?今天,我們揭開胎盤問題的真相,教你科學應對!
一、胎盤問題
1、低置胎盤/前置胎盤
定義
低置胎盤:胎盤位于子宮下段,距離宮頸口小于2厘米,胎盤邊緣極為接近但未達到宮頸內口。
根據胎盤與宮頸口之間的距離,對胎盤位置進行分類:
大于等于7厘米:正常胎盤;
在2厘米到7厘米之間:胎盤低置狀態;
在0厘米到2厘米之間:低置胎盤;
等于或小于0厘米:前置胎盤;
一般孕早期出現低置胎盤這種情況,醫生也不會特意告知,因為胎盤可能隨子宮增大上移,需避免劇烈運動;但在28周后(可能更晚),胎盤距離宮頸口仍然小于2厘米,才會被歸類為低置胎盤。
前置胎盤:分為邊緣性前置胎盤(下緣到達宮頸內口,但是沒有超越宮頸內口)、部分性前置胎盤(胎盤組織部分覆蓋宮頸內口)和完全性前置胎盤(胎盤組織完全覆蓋宮頸內口)。
原因
目前,前置胎盤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多次流產、刮宮、高齡初產婦(>35歲)、產褥感染、剖宮產史、宮腔環境異常(如子宮肌瘤)、孕期吸煙或者吸毒等為高危人群。
癥狀
在孕晚期或臨產時,發生無誘因、無痛性反復陰道出血(常突發)。
風險
由于前置胎盤剝離面接近宮頸外口,細菌容易經陰道上行侵入胎盤剝離面,加上孕媽體質虛弱,就會造成產褥期感染。
低置胎盤容易導致胎盤剝離并引發大量出血,過度出血可能導致孕婦貧血。在出血嚴重的情況下,孕婦可能發生休克并暈倒,這可能導致胎兒缺氧、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常見問題
1、有沒有什么辦法讓胎盤長上去?
目前還沒有什么辦法
2、低置胎盤需不需要臥床休息?
如果沒有活動性出血,就不需要臥床休息,并且臥床休息也并不會讓胎盤自己長上去。
3、低置胎盤幾個月最危險?
懷孕第九個月左右或臨產前,是胎盤低置最危險的時期。
當胎盤距離宮頸管內口在2.5厘米以內時,在孕9-10個月期間,由于子宮收縮的影響,可能導致胎盤局部脫落,甚至在子宮口處由于子宮頸口的不斷擴張而發生剝離。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出血,嚴重時可能危及母嬰生命。
4、低置胎盤要注意什么?
注意充分休息,保證充足的營養。
避免下蹲、彎腰、猛起猛蹲、長時間仰臥等可能增加腹壓的行為。
盡量少去或不去人多的擁擠場所,以免意外發生。
要按時進行產檢,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
如果出現大量出血、反復出血或已接近臨產,就應根據情況考慮終止妊娠。
5、前置胎盤能順產嗎?
出現前置胎盤,陰道分娩只適用于邊緣性前置胎盤、低置胎盤、枕先露、陰道流血少,并且估計可以在短時間內結束分娩的孕媽,如果分娩的機構,血源比較充足的話,可以在嚴密監視下進行陰道分娩。
如何預防
孕媽需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盡量避免多產、多次刮宮或者引產;
備孕期的媽媽應該戒煙、戒酒,二手煙也是能躲就躲;
處理
根據出血量和孕周選擇保守治療(臥床、止血)或緊急剖宮產;
嚴重者需絕對臥床,必要時提前剖宮產;
完全性前置胎盤通常需剖宮產。
2、胎盤早剝
定義
在妊娠20周后或在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寶寶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
胎盤早剝是孕晚期很兇險的一種疾病,往往起病急、發展快,如果處理不及時,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原因
胎盤早剝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可能與孕媽血管病變(尤其是重度子癇前期、慢性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或者全身血管病變)、宮腔壓力驟增(胎膜早破、羊水過多,破膜后羊水流出過快等)、機械性因素(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擊或者擠壓)、高齡產婦、孕媽吸煙等有關。
癥狀
孕中期突發持續性腹痛,伴有或不伴有陰道流血。
嚴重時出血過多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不及時處理可能危及母子生命。
風險
胎盤早剝出血會引起胎寶寶急性缺氧、窒息、早產、胎兒宮內死亡。
新生兒會遺留顯著神經系統發育缺陷、腦性麻痹等嚴重的后遺癥。
母體凝血功能障礙、腎衰竭。
如何預防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高血壓、腎臟疾病的孕媽,應定期去醫院產檢,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在孕晚期適當的進行運動,避免長時間仰臥;
要格外小心,避免腹部被撞擊。
處理
立即就醫!根據孕周和母嬰狀況決定是否終止妊娠。
嚴重早剝需緊急剖宮產。
3、胎盤植入
定義
胎盤異常緊密地附著于子宮肌肉層上、抑或嵌入子宮肌肉層中。依嚴重程度可分為粘連性胎盤(胎盤絨毛緊密地黏附于子宮內壁上)、嵌入性胎盤(胎盤絨毛細胞嵌入子宮肌肉層)、穿透性胎盤(胎盤絨毛細胞穿透子宮肌肉層),其中以粘連性胎盤比較常見。
危險因子
前一胎剖腹產、曾做過人工流產手術、曾做過子宮相關手術、子宮內膜較薄者,此外,植入性胎盤也經常與前置胎盤同時發生。
風險
萬一植入性胎盤與子宮壁嵌合程度很嚴重,可能會使子宮內壁破裂,產后大出血的幾率也會提升;
癥狀
可能無明顯癥狀,分娩時胎盤無法自然剝離。
產后大出血、感染等。
處理
需多學科團隊協作(產科、介入科、麻醉科等)。
可能需要子宮切除以挽救生命。
4、 胎盤形態異常
副胎盤
在主胎盤的周邊一段距離內有一個或數個胎盤小葉發育形成,其胎膜、血管與胎盤相連,通常對母體和胎兒沒有不良影響。
若相連的血管恰恰位于子宮內口,就形成前置血管 , 一旦膜上血管破裂,可導致胎兒窘迫甚至死亡。
若副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則引起前置胎盤的表現。注意,主胎盤娩出后若副胎盤殘留宮腔,可致產后出血和感染。
風險:可能增加胎盤早剝、產后出血風險。
處理:需加強產檢,分娩時注意胎盤完整性。
輪狀胎盤
胎盤的胎兒面中心內凹,周圍環繞增厚的灰白色環,環是由雙折的羊膜和絨毛膜構成,其間有退化的蛻膜及纖維。發病率不到 l/6 000;
風險:輪狀胎盤常出現產前出血,與胎盤早剝、胎盤胎膜黏連、早產、胎兒畸形、圍生兒病死率增高有關。
處理:妊娠 38 周前, 輪狀胎盤以靜臥保胎為主, 防止早產。如發生較晚, 甚至在產時, 可加速產程, 但須注意胎兒窘迫。第三產程時警惕胎盤、 胎膜殘留。產后應詳細檢查胎盤、胎膜。
膜狀胎盤
膜狀胎盤極其罕見,可分為部分膜狀胎盤和全部膜狀胎盤。
由于包蛻膜血供豐富,使平滑絨毛膜不退化,孕卵被一層功能絨毛包繞 , 形成面積大而薄的胎盤,超聲下可見到胎盤面積較大,占據宮腔壁 2/3 以上,胎盤極薄。
該類胎盤因面積大易發生低置 , 造成孕晚期產前少量出血。
大而薄的胎盤營養供應不足,易使胎兒流產、早產甚至胎死宮內。
孕婦易發生產后出血、胎盤粘連。
胎盤厚薄不均,最薄處如紙,缺乏絨毛組織,面積較大。
環狀胎盤
這種胎盤在肉食動物中較為常見,但是在人類中罕見。
胎盤圍繞孕卵形成一個環狀,宮底及宮頸兩極均為胎膜,形成一個環狀胎盤。
非常容易導致產前、產時、產后出血,甚至發生胎盤植入,通常需要手術分娩,極少能夠自然分娩。
帆狀胎盤、球拍狀胎盤
與上面所描述情況不同的是,“帆狀胎盤與球拍狀胎盤”所定義的是臍帶而不是胎盤。
帆狀胎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帆狀臍帶,此時胎盤還是圓的,不過是臍帶插入胎盤的那一段沒有華通膠的保護,只剩下附著在羊膜上的血管,血管經胎膜呈扇形分布進入胎盤。發生率在 0.24%~1.8%,具體機制不明。有研究顯示與妊娠次數有關,在多胎妊娠中,發生率增加約 10 倍。
球拍狀胎盤和帆狀胎盤差不多,也是臍帶的插入部位不正常,臍帶插入胎盤時附著在胎盤邊緣上,形似球拍,發生率為 0.1%~15%。臍帶長在邊緣,不影響母體和胎兒之間的營養需求和血供。
帆狀胎盤要比球拍狀胎盤的風險更大一些。臍血管表面缺乏華通膠,僅包裹一層羊膜,又得不到胎盤的保護,因此容易受壓或破裂。但通過密切關注和適當調整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風險。
但理論上講,只要沒有血管前置,都沒有什么問題,也可以進行陰道分娩。
5、胎盤鈣化
定義
胎盤鈣化為胎盤的老化現象,通常發生于40周以后,多數孕婦滿40周后都會逐漸胎盤鈣化。不過也有部分孕婦提早胎盤鈣化,對胎兒是否造成影響根據鈣化的程度而定。
胎盤鈣化的程度在42周后會更為嚴重。根據統計顯示,42周后胎死腹中的機率由原來平均1%~2%的機率,上升至6%的機率。
因為胎盤鈣化會使母體輸送給胎兒的血流供應量、營養與氧氣皆減少,有胎兒窘迫等可能性,所以呼吁不要等到42周以后再自然產,時間到了還是應該催生,可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生產時機。
原因
除了自然老化之外,少數人的胎盤鈣化也可能因為輕微出血導致胎盤有血塊瘀積,受損的部位即使能夠自行修復,不過也可能造成胎盤部分鈣化;另外也有一些提早胎盤鈣化的成因目前仍不明。
風險
可影響胎兒對營養物質的攝取,導致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等情況。
處理
孕期要按時產檢,通過超聲等檢查及時發現胎盤異常情況。
胎盤鈣化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辦法能減緩鈣化的程度。
6、 胎盤滯留
定義
胎兒娩出后30分鐘胎盤未排出。
風險
產后出血、感染。
處理
人工剝離胎盤或手術清除殘留組織。
二、胎盤發育不好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超過預產期、孕婦疾病、子宮環境或者是胎盤自身原因,具體情況如下:
1.超過預產期:超過預產期之后,胎盤會出現老化的情況,營養吸收以及供血都會被影響,所以胎盤的功能下降,甚至影響胎兒的健康。
2.孕婦疾病:如果孕婦有高血壓,或者糖尿病,對于自身胎盤供血會造成影響,于是發育就會出現問題,導致胎盤功能不良。
3.子宮環境:孕婦存在子宮畸形,也會影響自身的血液供應,影響胎盤發育,影響胎兒的健康。
4.胎盤自身原因:胎盤自身比較小,或者有較大的胎盤血竇,同樣對于胎盤的發育會出現影響,常常會導致胎盤發育不良,甚至影響胎兒健康。
胎盤發育不好注意事項: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查出影響胎盤的病因之后,通過醫生的幫助,盡早改善病癥,避免對孕婦或者胎兒造成傷害。
三、科技護航:胎盤研究的新突破
科學家近期開發出“頂端向外滋養層類器官模型”,能精準模擬胎盤發育過程,未來或可提前預測胎盤異常(如植入性胎盤),為高危孕婦定制干預方案。
這意味,隨著醫學進步,胎盤問題將更早被發現、更安全處理!
四、給準媽媽的實用建議
1、孕期建議
定期產檢
產檢盯緊胎盤指標,通過B超監測胎盤位置及功能。12周NT檢查開始關注胎盤位置,28周后確診前置胎盤需高度警惕。
警惕異常癥狀
如陰道出血、腹痛、胎動異常,立即就醫。
控制高危因素
如高血壓、吸煙、多胎妊娠等。
高危人群重點防護
高齡、多胎、有流產史或子宮手術史的孕婦,建議選擇有MDT多學科團隊的醫院產檢。
2、重要提示
不論是前置胎盤、胎盤早剝還是帆狀胎盤等,都是沒辦法進行完全預防,媽媽們最重要的還是放松心態,要按時產檢,通過超聲等檢查及時發現胎盤異常情況。一旦發現異常,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安排進行監測和處理。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腹部受到撞擊。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以保障母兒的健康安全。
胎盤問題多為急癥,不可自行判斷或延誤治療!請務必遵醫囑,及時就醫以保障母嬰安全。
胎盤,是生命的起點,卻也可能是危機的導火索。從李女士的驚險搶救到科研新突破,我們看見醫學的力量,更讀懂“預防勝于治療”的真諦。每一位準媽媽的細心與科學選擇,都是對生命最好的守護。
最后,祝每位媽媽分娩順利哦~
互動話題: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胎盤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經驗!
贊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還有什么疑問可以評論區聊聊,關注我幫你解決更多育兒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