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披露,日美“利刃-2024”聯合演習首次針對“臺海有事”場景,模擬戰斗機發射反艦導彈攻擊“解放軍登陸艦隊”。我們的國防部在最新記者會上做出了回應,張曉剛大校的一句話令現場記者一度鴉雀無聲,他表示如果執意打“臺灣牌”干涉我方內政,甚至不自量力地搞軍事挑釁,必將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共同社等日媒稱,會后,“難以承受的代價”這7個字很快沖上了日網熱搜榜,成為X等社交平臺在該地區的高熱話題之一。不少日本網民留言稱,東大一向是說到做到的,“難以承受”意味著東京方面再執迷不悟的話,是真的會承受不了后果的。張大校可以說用大實話給了日美同盟以“當頭棒喝”。
根據之前報道,在“利刃-2024”聯演中,是美軍發出指令,然后日本自衛隊負責發射導彈,一改此前在類似演習中自衛隊僅僅提供情報和后勤支持的舊模式。此舉不但突破了日本和平憲法之中的“不擁有進攻能力”限制,更暴露了日方“直接在臺海下場”的野心。就連日本左翼媒體都表示性質相當惡劣。
有分析指出,就算僅從純技術角度來看,日本上述舉動也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自衛隊可用于反艦的主要是12式、ASM系列反艦導彈,它們不但都是亞音速的,而且現有射程也都沒能超過200公里。這些導彈的飛行速度慢、紅外特征明顯、射程偏近,不但易于攔截,更會讓發射平臺(戰機或岸基發射車)自身難保。
分析強調,東大在過去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的應對亞音速巡航導彈、超音速導彈乃至隱身導彈的經驗。現在連美軍都不怎么提以轟炸機發射LASM隱身導彈“打擊東大艦艇編隊”了,卻把自衛隊推上去做“炮灰”,而日方還一副不自知的樣子,甘做別人的馬前卒和“炮灰”,實在令人可悲可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