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叫瑤姬,小女兒的名字叫女娃。
因久居天宮無聊,有一天,女娃駕船游東海而溺,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鳥,棲息在發鳩山,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人們便將此鳥叫作精衛鳥。精衛銜草石由發鳩山飛往東海投入,誓言要填平東海。
晉代陶淵明詩曰: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后人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既定永恒目標,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后盾。
女媧造人
盤古開天辟地后,世界煥然一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應有盡有。然而,大地上卻缺少一種富有智慧和靈性的生命,顯得有些寂靜和荒涼。
女媧,這位人面蛇身的女神,孤獨地在大地上游蕩。她看著周圍的一切,總覺得少了些什么。有一天,女媧來到一條清澈的河流邊,河水如鏡子般倒映出她的面容和身影。她靈機一動,伸手從河邊抓起一把濕潤的黃土,按照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精心地捏塑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小巧玲瓏的泥偶便出現在她的手中。女媧對著這個泥偶輕輕吹了一口氣,奇跡發生了,泥偶瞬間有了生命,眼睛明亮靈動,小嘴發出清脆的笑聲,兩條小短腿歡快地蹦跳著,還親昵地呼喊女媧為 “媽媽”。女媧滿心歡喜,給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取名為 “人” 。
為了讓世界更加熱鬧,女媧不知疲倦地繼續捏著泥人。可是,大地實在是太廣闊了,它的速度遠遠無法滿足需求。于是,女媧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她找來一根長長的藤條,將其放入泥潭中,充分攪拌,使藤條沾滿了泥漿。然后,她用力揮動藤條,泥漿四濺,灑落在地面上。每一滴泥漿落地后,都變成了一個活蹦亂跳的小人,和女媧親手捏的一模一樣。這些小人形態各異,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文靜羞澀,他們在大地上歡快地奔跑、嬉戲,大地頓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媧發現人類會逐漸衰老、死亡。為了讓人類能夠長久地繁衍下去,她又制定了婚姻制度。她將男人和女人聚集在一起,讓他們相互結合,組成家庭,共同孕育后代。從此,人類開始了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生不息,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