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據美國專利商標局官網顯示,近日,韓國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CJ公司”)在美國注冊的餃子外觀專利,獲準通過。
中國網友:??????我們從小吃到大的餃子,有3000年歷史的餃子,咋就成韓國的了?
據了解,韓國公司這件餃子專利,是在2023年2月悄悄遞的申請,當時沒有獲準注冊,現在突然被翻出來,還正值美國打關稅戰的時候,這背后的意味,你細品一下。
這家公司叫CJ第一制糖,聽著有點陌生,但他們旗下的“bibigo(必品閣)”餃子,很多人應該見過,在超市冷柜和電商平臺上的銷量都挺火的。
他們從2023年開始申請這項專利,現在,美國那邊已經正式批準了。專利一批就是15年。
翻了翻他們申請的圖紙,那外形——彎月狀、波浪邊、包餡鼓鼓的——怎么看都像咱們日常吃的手工水餃。
據悉,他們先在韓國申請了這項專利,然后用“優先權”的方式,把這個專利也申請到了美國、日本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網友們疑惑:所以,中國人在美國賣餃子要避開“經典造型”嗎?
沒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企業把形狀符合的餃子出口到美國,就有可能被認定侵犯了這項專利。
韓國“專利餃子”的細節標得清清楚楚,底部是平的,頂部隆起,邊緣有14到16個順時針方向的螺旋褶皺,甚至用毫米級的3D建模圖:
也有觀點認為,這種外觀專利更多像是個“噱頭”,說白了就是營銷。
因為美國的專利審查講究“新穎性”和“創造性”,這兩條件它可能并不完全滿足。畢竟我們國家的餃子歷史太悠久了,形狀也多種多樣,只要企業能拿出比CJ申請時間更早的圖紙、證據,就能向美國專利局申請“無效”掉這個專利。
不過,小企業哪有那個時間、精力和錢去打一場跨國知識產權官司?
有業內律師指出,這件專利在美國獲得授權后,可能影響在美國售賣餃子的中國企業/中餐館,或將面臨侵權索賠風險!
這其實已經不是韓國第一次剽竊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韓國竊取我們文化的新聞曝出,包括:
偷漢字:韓國一大學歷史系教授曾宣稱,朝鮮民族首先發明了漢字,并建議政府申遺漢字;
偷中醫:在韓國,中醫”被稱“韓醫”,并以此名向世界推廣,其國人堅稱針灸也是韓國人發明的;
偷發明:韓國人認為,活字印刷是本國發明,甚至認為中國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都來自韓國;
偷節日:韓國學界炒作"孔子是韓國人",還宣稱屈原是韓國人、端午節是韓國的……
韓國,土地面積不過0.2個黑龍江大小,人口不過0.4個廣東省,國家名稱卻以“大”自稱——“大韓國民國”,還喜歡偷我們的傳統文化,已經成了“慣偷”。然而,謊話說得太多,公信力終究會消磨殆盡。
不得不說,偷國和美國的這次聯手,確實把我們國家惡心了一把,甚至咱們還沒有太有效的反制的辦法,有種如鯁在喉的感覺。雖然餃子的外觀是千奇百怪,韓國公司的這個外觀專利或許會引發一些扯皮,但也不會對餃子的制作和食用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影響,只是,韓國人的這些一件件一樁樁“偷”我們文化的行為,真的需要引起警惕。
素材來源于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