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去年川普上臺時,進行過判斷。
在這篇文章《》中,我說:
但中國政府在國際上的經貿談判,反而是更容易進行了。各種美國之外的各種國際聯盟,國際合作組織,反而會在這時無比活躍。
這個道理很簡單,當美國變成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且有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傾向國家時,各國為了謀求確定性,就需要抱團。
我的這一預測已經成為現實。
歐洲聯盟發言人星期四(4月10日)稱,歐盟與中國已同意為中國制電動汽車制定最低售價,以此替代歐盟去年10月?決定實施的"?加征關稅"?的?措施。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新聞稿,王文濤星期二(8日)與謝夫喬維奇通話時,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準入相關問題,并立即展開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以及討論中歐汽車產業投資合作問題。
中國與歐盟的汽車貿易沖突去年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的關稅高達47%。最低售價,就比關稅要好得多。
在川普發動全球貿易戰后的第二天,歐盟的貿易代表就訪問了中國,希望解決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諸多貿易爭議問題。
擱置五六年的中日韓貿易合作,包括自貿協議談判重新啟動。
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 會議圍繞落實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經貿領域重要共識,就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區域及多邊合作等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 三國經貿部門一致同意,將加強在世界貿易組織、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區域及多邊框架下合作,就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行討論,加強供應鏈合作和出口管制對話,深化數字經濟及綠色經濟合作,加強泛黃海經濟技術交流會議等地方合作,共同為企業合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由日本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管制引發的后續各種貿易沖突,也有了緩解。
2025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日本東京同日本外相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中方發改委、外交部、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日方內閣府、外務省、經產省、財務省、國土交通省、農林水產省、環境省部級官員出席。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豐富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在經濟領域內涵,共同致力于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經貿關系。對話達成二十項重要共識
與印度之間緊張的關系,兩國邊界問題不再成為熱點,經貿關系問題也正在恢復。
據《印度快報》24日報道稱,隨著中印邊境緊張局勢有所緩和,印度目前正在提出多項措施,以放松此前對中國實施的貿易和投資限制。消息人士透露,相關談判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并且有望在未來幾周內宣布具體的放寬限制措施。據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政府各部門正就調整2020年邊境沖突后實施的對華貿易限制措施展開深入討論。其中一些提議已經獲得了印度商界的支持,具體可能包含: 恢復中印直航航班并簡化中國公民簽證流程; 解除印度港口對中國貨物的全面禁令和限制; 取消對進口貨物的部分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恢復部分中國應用程序在印度上架運營; 放寬中國資本在印度的投資限制。 重回最大貿易伙伴國位置
在當下這種情況下,中國加入CPTPP的最后阻力,可能只有英國一個國家了。英國也領到了10%的加征關稅,一樣希望擴大市場。
4月14日電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倪樂思在談到美國關稅時表示:沒人想要“貿易戰”,英方期待與美方積極協商。希望加大與中國合作,支持英國企業來華。
應該說,川普的關稅戰,事實上,讓全世界各國政府對美國失去了可預測性,對未來的經貿關系已經沒有了穩定預期。
川普自4月2日以來宣布的各種政策,可謂是朝令夕改,根本沒有穩定性可言,即使是這兩天公布的對電子產品免征關稅,第二天就能換一個說法。
英偉達的老板數次去川普莊園求情,但依然未能阻止川普將現在為中國配套生產的芯片定為禁售。
美國已失去了對川普團隊的約束能力,川普利用國家緊急狀態法,可以說是每一天都在隨意處理美國的對外經貿問題,他在共和黨人大會上宣稱七十多個國家的政客要來拍他馬屁,求放過的言論,激怒了全球各國民眾。
在這種情勢下,非美國地區的國家迅速行動起來,形成非美國地區的各種自由貿易協定,那必然是趨勢。
川普會陷入兩難。
如果90天到期,他宣布的對等關稅部分強硬執行下去,或是他在貿易談判中的各種施壓讓各國政治人物不爽,那么,對美國貿易的期望值會大幅降低。
如果90天到期,他取消所有的關稅,這意味著他的所有政見全部不會執行,因為川普選舉時,競選主題就是兩個字:關稅。
各國聯合起來,拋棄美國,正在成為一個趨勢。
既然你閉關自守,那其他國家所有的企業,都會有這種訴求,美國市場減少了,那得開拓新的市場啊。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另一場全球貿易自由化運動正在展開。
因此,這個時候,不管是中國的企業,還是全球非美國地區的企業,都會希望本國政府盡可能地擴大對外開放,以減少關稅戰的沖擊和影響。
對于中國來說,帶頭開放,自主開放,就顯得無比地重要。
所謂自主開放,不是指通過貿易談判的方式達成開放,而是基于本地區的長期繁榮,以本國企業發展的需求,進行開放。
比如,這兩年執行的對很多國家的免簽,就是一種自主開放。
比如,最近宣布的服務業對外開放試點城市增加,也是一種自主開放。
只有主動開放,才能取信于世界各國企業。
貿易是雙贏的,僅僅這一條理論貫徹到底的話,就不應該在國界上設置任何商品、服務、人才、資本的交易門檻。
比起這些貿易談判,更為重要的是自主開放。
中國不要學美國,民眾與外國企業、外國人交易的權利,不應該成為各國貿易談判桌上的籌碼,不必要求你開放,我才開放。
既然是雙贏的,大膽地開放就是了。
搞市場經濟,在政治上的終極體現,就是單邊自由貿易。
我寫過多篇文章,鼓吹開放。
我支持黃奇帆在數年前提出來的觀點,即在中國實施“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的全面三零政策。
如能在中美貿易戰時,執行這一策略,那么,就真的可以變危為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