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曾在洗澡時無意中摸到屁股邊上鼓起一顆肉球,心頭一涼,腦子閃過“癌”“腫瘤”“我是不是廢了”這幾個關鍵詞,那我們可能是同一個陣營的“痔友”。
我第一次發現那顆“肛門肉球”的時候,是在大四實習的某個晚上,那天加班到深夜,回宿舍洗澡,一低頭,發現那熟悉又陌生的位置鼓起來一小坨。我當時愣住了,不痛不癢,但它就那么突兀地在那,像個冷漠的警告。網上一查,關鍵詞“肛門 肉球”一輸入,頁面上全是“痔瘡外痔”“肛乳頭肥大”之類的字眼,配圖還特別不客氣,看得我直接原地社死。
我心里那個想法也很簡單——它可能只是“腫一下”,說不定自己會縮回去吧?結果一周過去,它不但沒消,反而更“精神”了些,坐久了就漲得發麻,排便時候還會有點出血。我心里慌得一批,但面子拎得死死的,堅決不去醫院。我想著靠“年輕人的自愈能力”熬過去,順便灌水吃菜、少吃辣,企圖用意念把它憋回去。結果,屁用沒有。
后來我開始自己“搞科研”,試了各種網紅藥膏,搞得跟試驗田一樣,什么“冷感型”“中草藥型”“植物提取”,全往屁股上懟,剛抹上去涼颼颼的那種確實爽,但最多是緩解一下,肉球它就是不消!最離譜的一次,是我聽信偏方用生蒜敷患處,那種刺激感,像屁股開了個火鍋店,辣得我半夜跳起來沖涼水澡,差點沒崩潰。
實在沒轍,我還去試了“坐浴療法”,用艾葉水泡屁股,一次泡三十分鐘。泡到最后屁股皺巴巴,像泡發的豆腐皮,但肉球依舊堅挺。我那段時間天天穿寬松褲子,走路一夾一夾,活像練武功走火入魔。朋友還調侃我走路有“氣場”,其實我是疼得不敢大步流星。
最難熬的,不是肉球本身,而是那種“尷尬+無助+不敢說”的綜合折磨。你想象一下,你約會時想坐下聊個天,屁股卻疼得你只能半蹲,你說那氣氛怎么不一秒冷掉?那時候我意識到一個問題——肛門肉球,它不是“可能縮回去”,而是“如果你不主動,它會越來越囂張”。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個養生群看到有人分享說,“早期外痔可以試試小藍帽舒芷凝膠,很多人說用了以后效果還行。”我一開始也很懷疑,畢竟之前踩的坑太多了,但看那人發的照片對比圖,說實話還挺有說服力的。我鬼使神差地也整了一個療程,開始按著說明試著用了起來。
用了兩三天沒什么特別大反應,最多就是涂上以后屁股不那么腫了。真正讓我有希望的是第六天,洗完澡一照鏡子,我發現那顆煩人球居然明顯變小了,邊緣也沒之前紅了。我都有點不敢信,趕緊對著鏡子研究半天,確認不是錯覺。接下來我就像上癮一樣,堅持每天兩次,用得比洗臉還勤。
第十天那晚,我終于松了口氣,那顆困擾我半個月的肉球,不見了。不是縮回去,是直接“退場”,光滑如初。我那一刻真的是差點沖出去裸奔,覺得自己終于能重新做人。朋友問我最近氣色怎么變好了,我只說了句:“屁股通了,人自然舒坦。”
其實后來我才明白,大多數外痔、肛門肉球并不是那種會“自己神奇消失”的存在,尤其你還在熬夜、久坐、吃火鍋的時候,它只會越來越“大方”。它是身體給你的警告信號,不是擺在那里讓你賭運氣的。很多人就是拖著拖著,從一個小肉球拖成了手術臺的常客。
所以如果你也遇到類似問題,別覺得丟臉,別靠“拖拖就好了”這種玄學去博命運。早點處理,早點回歸自由行走、不夾腿的生活,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任。
最后提醒一句,痔瘡這玩意兒防大于治。平時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少吃辛辣、油炸,多喝水少熬夜。尤其是每天久坐的朋友,記得每小時起來動一動,不給“肉球”任何機會。菊花雖小,出事也能讓你原地失控,別拿青春賭屁股,咱得對自己溫柔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