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蘭的荒漠深處,矗立著一座被稱為“九層妖塔”的神秘古墓——血渭一號大墓。這座墓葬因《鬼吹燈》而聞名,現實中卻讓考古隊挖到第二層便戛然而止。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大家不敢再挖下去了呢?
1996年,青海考古隊在都蘭縣熱水鄉發現了一處龐大的墓葬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血渭一號大墓。這座墓葬高33米,形如“東方金字塔”,柏木堆疊九層,當地藏民稱其為鎮壓妖魔的“九層妖塔”。
然而,墓葬的發現引來了盜墓賊的瘋狂覬覦。2017年,一伙盜墓賊甚至動用推土機暴力破壞墓穴,盜走646件文物,包括波斯文字錦、金飾等稀世珍寶。考古隊隨后展開搶救性發掘,卻在挖至第二層后突然停工,留下七層未動。
就在這兩層之下,有了驚人的發現。第一層出土了700多具動物骸骨,包括疑似汗血寶馬的遺骸,以及大量絲綢。其中一塊波斯文字錦刻有“偉大的王中之王”,證實墓主身份顯赫。
第二層發現了刻有“外甥阿柴王之印”的印章,結合史料,墓主被確認為吐谷渾國王。吐谷渾曾是絲綢之路上的小國,因吐蕃入侵滅亡,墓葬風格融合中原與西域文化。
而墓葬以柏木和石塊交替堆疊九層,形似塔樓,僅修建便需上萬人耗時一年。這種“黃腸題湊”的帝王級葬制,凸顯墓主尊貴身份。
其實止步兩層,并非什么奇特原因,而是現實的無奈。因為技術的局限,墓葬中的絲綢、木器等文物埋藏千年,一旦接觸空氣極易氧化損毀。1980年代技術有限,考古隊為避免“開棺即毀”的悲劇,選擇暫停挖掘。
而且九層木塔有坍塌的風險。柏木支撐的墓穴結構復雜,深挖可能導致坍塌。考古專家形容:“每一層都像懸在空中的積木,稍有不慎便玉石俱焚。”
加上墓底環境惡劣,深層墓穴氧氣稀薄,考古隊員曾出現頭暈甚至暈倒現象。雖被民間傳為“詛咒”,實則為缺氧反應。
盡管當地傳說稱墓葬下有妖魔,觸碰陪葬品會引發災禍,但考古隊從未被靈異事件嚇退。真正的阻力來自對文物的敬畏。
2017年盜墓案中,暴力破壞導致部分文物永久損毀,警示后人不可冒進。隨著3D掃描、真空封裝等技術發展,未來或能無損開啟剩余七層,還原吐谷渾古國的全貌。
九層妖塔的未解之謎,既是考古的遺憾,也是留給未來的禮物。歷史的探索需要勇氣,更需對文明的謙卑。正如一位考古學家所言:“暫停不是放棄,而是為了以更好的姿態重逢。”
而今,血渭一號大墓仍靜臥荒漠,等待某日科技揭開它最后的面紗。那時的吐谷渾故事,或許會比小說更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