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秀華(河北懷來)
在懷來縣老年大學中醫保健班的課堂上,每一次學習都是對傳統中醫智慧的深度探尋。今天的課程,更是讓我收獲頗豐,沉浸在中醫知識與養生功法的奇妙世界里。
課堂伊始,老師便帶領我們走進中藥材的天地。地黃,這味神奇的藥材有著鮮地黃、生地黃和熟地黃之分。鮮地黃如同大自然的清涼使者,能清熱涼血,在血熱出血等情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生地黃則側重于滋陰補血,為陰虛血虧之人帶來滋養;熟地黃更是滋補的佳品,常用于肝腎陰虛等癥,對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枸杞,大家耳熟能詳,它歸肝、腎經,是補肝腎、明目的經典藥材。無論是日常泡水飲用,還是加入藥膳之中,都能為身體增添一份滋養。谷芽,有著健脾開胃、消食和中的功效,是調理脾胃功能的好幫手。地龍,也就是蚯蚓干制品,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等作用,在中醫臨床應用中頗為廣泛。茵陳,是清肝利膽的良藥,民間常說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強調了它采收時節的重要性。
麥冬,微寒且微甜,能養胃、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常與半夏等藥材配伍使用。木瓜,不僅是美味水果,在中醫里還能舒筋活絡、和胃化濕,對緩解風濕痹痛等有幫助。馬齒莧,歸心、肝、脾、大腸經,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于痢疾、腸炎等多種病癥,對皮膚干燥、尿道炎等也有一定療效。蒲公英,味微苦性寒,入肝、胃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顯著,常用于治療腮腺炎、急性氣管炎等,搭配金銀花使用效果更佳。
除了豐富的藥材知識,老師還傳授了一套獨特的養生功法 —— 神龍站樁調陰陽。第一節 “神龍站樁調陰陽”,雙腳平穩站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調整呼吸,感受身體與大地的連接,讓陰陽之氣在體內逐漸調和。第二節 “練噓字訣調肝經”,通過特定的口型和發聲,配合呼吸與動作,引導氣息疏通肝經,調節肝臟功能。第三節 “練呵字訣調心經”,同樣以獨特的方式,借助氣息的運行,滋養心經,讓內心歸于平靜。
在這堂課上,我不僅加深了對中藥材的認識,更通過練習養生功法,體會到中醫在身心調養方面的獨特魅力。老年大學的中醫保健班,就像一座知識的寶庫,每一次開啟,都能發現新的驚喜,引領我在中醫養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擁抱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編輯:牛義信/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