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設計行業,或者說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都對中小城市不夠友好,哪怕擁有極佳的區位優勢,也大多是承接附近超級城市的產業外溢居多。只有最強地級市前五里的蘇州和無錫強勢進入了這個領域,并牢牢卡位。
自2022年以來,我國芯片設計十強城市的榜單已經很久未見新面孔,十強之間的排位微調才是常態,比如杭州和無錫,西安與成都,分別在各自的梯隊爭奪位次高低。
能夠競逐“中國芯片設計之都”的城市并不多,在北京掉隊之后,很大程度上就是上海和深圳的“二人轉”,甚至就是上海浦東的張江科學城和深圳南山科技園的對決。上海相對均衡,上市公司比深圳更多一些,深圳則有海思和中興微電子兩大話語權更重的企業。深圳強在存儲器、MCU和電源管理,上海則在AI芯片、處理器和無線連接具有優勢。
有說法稱“海思在哪,中國芯片設計之都就在哪”,早前來看并不夸張,在中國芯片產業的至暗時刻,海思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因為對資金、技術、產業規模的門檻更高,芯片設計十強城市基本也是芯片產業規模靠前的城市,因而成為了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經濟大省和產業大省的省會城市的專屬,這些級別的城市才能更好地集聚芯片產業的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產業鏈成熟度更高,有利于人才、技術、資本和產業生態鏈的高效流通。至于成都和西安所走的軍用、航天等領域“特長生”路線,其他城市輕易模仿不來。杭州有意專注AI芯片設計,但這也是多個城市的重點攻堅領域。
至于無錫和蘇州兩個地級市能夠名列芯片設計城市十強,并進入集成電路城市綜合實力前五,前者靠著成熟的芯片產業鏈入局,蘇州在中游環節布局卓有成效,而且,這兩座城市早早就進入了萬億GDP行列。
當人們還在觀察哪座城市的高薪崗位更多時,芯片設計人才已經在用腳投票,選擇他們心目中集成電路領域就業的最佳選擇,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之外,無錫和蘇州,甚至未進入芯片設計十強的寧波都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上述城市都有著穩定增長的高附加值崗位。
過去十年是我國芯片設計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該領域當前的城市競爭格局,上海和深圳領跑,北京緊隨,無錫和杭州跟上,南京著力發展,成都、西安和武漢一檔,蘇州靠著中游環節默默蓄力。從區域內的頭部企業數量來看,從高到低依次是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京津環渤海地區、中西部地區。
中國被“卡脖子”的芯片制程已經迎來突破,芯片設計更是小case,但我國芯片設計的未來,會是幾個超級城市和產業優等城市的獨角戲么?至少目前具有顛覆性實力的城市還未出現。芯片設計行業增速較高的重慶、廈門、天津、合肥、福州、珠海等城市,距離前十尚有不小的距離。
在接下來2025-2029的芯片設計穩健成長期,頭部企業的產品線擴張和市場拓展將成為所在城市排名升降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